骆沙鸣委员:借冬奥会东风推动我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人民政协报日期:2022-03-04 【字号      
  “十四五”是体育产业加速成长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体育产业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坚期,体育产业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政策红利释放进入关键期。休闲体育产业要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逐步成为健康中国驱动力、体育强国拉动力、国民经济支柱力、繁荣文化自信力,国内大循环的新机遇为体育消费转型升级带来新空间,多元化、多样化、多层次的新型体育消费新格局正在形成,也是体育消费市场、产品、服务的商机。“十四五”时期,体育产业力争占GDP比重达到1.5%,要借力冬奥会强劲东风,紧密结合新时期体育产业发展面临的新环境、新机遇、新挑战、新需求,推动我国休闲体育产业由速度型转向质量型的更优发展。
  我国体育休闲产业的市场化水平偏低,2018年我国体育产业仅占当年GDP比重1.1%,2019年体育产业增加值突破了1.1万亿元,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产业载体加速形成示范引领作用逐步显现,服务业贡献度逐步提高。但是,休闲体育产业的总供给量小于总需求量、供给结构滞后于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供给质量与居民消费期望不匹配。作为休闲体育产业的核心业态的竞赛表演业和健身休闲业发展水平也不高,使得休闲体育产业结构更不合理。专门针对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的支持政策文件较少,碎片化间接内嵌于休闲产业政策和体育产业政策之中。因此,应立足国情和资源禀赋、发展基础,坚持问题导向、质量导向、民生导向,借力冬奥会东风,大力发展我国体育产业。为此,建议:
  以培育体育消费为核心推动我国休闲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多措并举促进国民体育消费增长,增强体育消费粘性,引导物质型消费向服务型消费转变,延伸体育消费相关产业关联度。加快“互联网+体育”建设,拓展体育产品网络消费领域,加快线上线下融合,推进我国智能体育与产业数字化发展,加快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在产业融合发展中,涉及5G等新技术的产品可根据实际情况给予适当优惠政策。
  注重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业态创新和消费创新等全面创新主动作为,建立完善支撑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教育与科研创新体系。提高体育产品出口质量,重视人力资源培养,加强财税金融支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改善政策制度保障。加快培育健身俱乐部等体育休闲产业相关社会组织和机构,依托现代金融科技新产品走健康体育创新发展之路,推动健康体育成为体育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优化我国休闲体育产业结构,推进健身休闲业和竞赛表演业等发展。推动冰雪运动马拉松、水上运动等走产业化道路。加快文创产业与体育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推动休闲体育产业与旅游、科技、文化、教育、健康、养老、互联网、影视、金融、制造等产业深度融合,形成新业态,助力休闲体育产业提质增效。加快我国体育产业与养老产业融合发展,满足把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的要求,维持老年人全生命周期健康和追求健康公平更有质量的生活,减少“寿而不康”。
  强化我国多元市场主体地位,推进单项体育协会、体育社会组织、职业体育联盟等体育行业协会与行政机关脱钩。加强与港澳台海外社团的体育交流合作,催生更多中国体育赛事与品牌。引导支持我国体育经纪业、体育赞助业、体育健身娱乐业健康发展。支持体育产业海外并购,拓宽国外市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注重打造特色产品、特色服务、特色经营等多元休闲体育产业市场主体。积极落实全民健身“三纳入”和群众体育“六边工程”。
  制定城乡休闲体育产业发展规划,创新中小体育企业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的良好营商环境。要制定细化量化的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标准和指标体系,促进体育资源配置方式的变革。设立体育产业投资基金,投资重点放在技术研发和市场推广上。从以往政策扶持由体育产业制造业服务业转向支持体育消费,体育消费政策重心应是优化消费环境,提高大众科学健身和体育消费意识。大力推动农村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实施体育旅游精品示范工程。结合乡村文化风俗发展体育产业,开展具有特色风俗文化的少数民族体育项目。开展运动促进健康指导,在关注健康的同时提高群众对体育产业的认可度、参与度,让体育项目真正实现组织化、公共服务均等化,体育运动走向生活化、扁平化。
  加大休闲体育产业的多元配套支撑,驱动休闲体育产业行稳致远。注重推动体育产业微笑曲线向两端延伸,通过财政公共预算和彩票公益金等加大对城乡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投入,鼓励我国体育产业企业进行跨国采购获得技术管理和运作经验。实现统筹协调赛事审批、安保工作、交通管制、医疗救治、保险、赛事转播、信息发布等联动机制,释放休闲体育产业活力。
  加强体育产业高层次人才培养,较快弥补我国体育产业人口近400万的缺口,完善推动运动员创业就业扶持政策,引导退役运动员投身体育产业发展。支持学校在体育产业公司设立实习基地,加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体教融合、康体融合、体养融合,引进专业人员和机构为学校课外体育训练和竞赛提供指导。重视复合型实用型专业体养人才的培养。
  健全体育产业法律法规,修订体育法,制定《体育市场管理条例》《职业体育管理条例》等配套法律法规。(作者:骆沙鸣,系全国政协委员,台盟中央常委、泉州市政协一级巡视员,原载于人民政协报2022年2月28日第 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