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志成
电子垃圾,主要包括各种废旧电脑、电子通讯设备、电视机、电冰箱、电子仪器等电子废弃物。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2003年开始进入电子产品报废淘汰高峰期,由此而带来的电子垃圾也进入高峰期。近年来,仅广州、深圳、东莞等城市每年产生的各类电子垃圾都在30万吨以上。电子垃圾处理不当会带来极大的危害性,像电视、电脑、手机、音响等电子产品,都含有铅、镉、水银等大量有毒有害物质,这些物质一旦进入土壤会严重污染水源,对环境、土壤的破坏难以估量。资料显示,一节用过的5号电池埋在土壤中,可使数平方米范围内的土壤数年内寸草不生;一粒纽扣电池泄露后可污染60万升水,基本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饮用水量。但电子垃圾又极具利用前景。电子废弃物中含有大量可回收利用的有色金属、稀有贵金属、塑料、玻璃以及一些仍有使用价值的零部件等,被称为“城市矿山”,且开发成本远远低于矿山资源。国外有关研究表明,1吨随意搜集的电子板卡中可以分离出286磅铜、1磅黄金、44磅锡,而普通含金矿石(砂)中每吨平均只能提取黄金2克左右,且耗费大量的水和其它资源,并对地理地貌产生不可恢复的影响。由此可见,电子垃圾如果处理跟不上,全国各地每年所产生的电子垃圾将是一个巨大的污染源,但如果处理得当,电子垃圾又可成为极具吸引力的“城市矿山”。目前电子垃圾回收处理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回收处理机制不健全,以及相应的环保宣传力度不够。
建议:
一、政府有关部门应制定相应法规,明确电子产品生产者、销售者、消费者应承担电子废弃物回收利用的责任和义务,使电子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进入循环经济的轨道。可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如日本规定制造商和进口商负责自己生产和进口产品的回收、处理,瑞典规定处理费用由制造商和政府承担。
二、应建立方便有效的专业回收网络,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回收体系。并建立与回收网络相配套的处理企业,国家应对企业给予税收、资金、用地等方面的支持,降低企业经营成本,以扶持回收、处理企业的发展。
三、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向社会发放介绍电子废弃物处理知识和回收利用宣传手册,鼓励市民积极参与电子废弃物回收工作。宣传绿色消费,激励生产商生产和制造环境友好型产品,促进消费者购买环保型产品,使市场上形成一个庞大的环保消费趋势,使全社会实现环境友好型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