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料中心 > 提案建议

关于强化对青少年的涉台知识教育加强两岸青少年互访和联谊活动的建议

日期:2006-12-29 10:39    来源:
字号:   默认      超大
分享:

    案由: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两岸青少年是祖国统一的未来和希望,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历史重任必将落在两岸青少年的身上。通过强化对祖国大陆青少年进行涉台知识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加强两岸青少年联谊活动,增强他们对统一祖国的责任感、使命感,以保证中华民族统一事业后继有人。

    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是五千年历史和文化深深植根于海内外中华儿女内心的民族意识。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强调:“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我们寄希望于台湾人民。”

    两岸青少年是祖国统一的未来和希望,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历史重任必将落在两岸青少年的身上。但是,当前两岸青少年对祖国统一问题的认识与他们即将担负的历史责任尚存在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自李登辉执掌台湾政权以来,极力纵容和配合“台独”势力割裂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历史、文化联系,推行“去中国化”政策,误导台湾民众的国家意识,特别是通过对台湾青少年灌输以台湾为主体的“本土化教育”,削弱他们的中华民族意识,蓄意在两岸年青一代间制造新的隔阂。据台湾“统联”的朋友反映:现在台湾35岁以下的年轻人认为两岸在政治上是一个国家的是极少数;认为血缘上是一国的比例也越来越少,约占1/3。而绝大多数台湾年轻人认为台湾是自己的国家,自己是台湾人。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历史原因是:(1)国民党政权长达数十年的“白色恐怖”,切断了岛内社会主义理想的传承和台湾与祖国大陆的精神联系。(2)台湾当局长期推行的彻底的反共教育和对祖国大陆形象的歪曲,扭曲了台湾青少年对祖国的认识。(3)台湾年轻人从小到大受到的教育是认同“中华民国”,使他们的国家意识不可避免的发生政治性的偏差,因此,为岛内“台独”意识的泛起造成了一定生存空间。不少台湾青少年成为主张“台独”的陈水扁和民进党的支持者,是当前台湾的政治现实。

    相对于此,大陆青少年对祖国统一的意识反倒显得有些模糊,甚至部分青少年(包括大学生)受一些媒体的误导,将陈水扁作为个人奋斗成功的典型范例倍加推崇。台湾“统联”的朋友还反映,许多留学海外的优秀青年与支持统一的台湾朋友交谈时,常常说“你们台湾------”,让台湾朋友很不舒服,有时免不了反复提醒他们:“我们是一个中国,还是两个中国?”另据台盟北京市委西城区工委对驻区中小学学生德育教育的调查发现,中小学(包括重点校)有部分学生对台湾独立采取无所谓的态度。为此,他们在1999年的区政协大会上提出《关于在中小学生中加强涉台教育的建议案》,引起了西城区台办和教育局的高度重视,当年对驻区中小学进行“涉台宣传教育调查”,成立了“青少年祖国宝岛台湾教育基地”,并于2002年编印了《祖国宝岛台湾—青少年读物》。

    由此可见,做好台湾人民工作,首先要从增强祖国大陆青少年的统一意识做起;争取台湾民心,必须针对台湾以选举为取向的社会现实,加强对台湾未来的选民——青少年的争取。要从完成新世纪三大任务的高度,通过各种生动活泼的形式对祖国大陆青少年进行涉台知识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他们对统一祖国的责任感、使命感,使他们成为热爱祖国宝岛台湾,热爱手足同胞台湾人民和热心祖国统一大业的一代,以保证中华民族统一事业后继有人。

    为此,我们建议:

    1、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新世纪三大任务之一,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和神圣使命。对青少年加强涉台教育要动员和协调全党全社会的力量,形成合力,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要将其列入各有关部门的工作规划和学校的德育工作、团队工作中,形成党、政、团队和社会力量协作共管的工作局面。

    2、将涉台宣传教育作为中小学素质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可借鉴北京市西城区编印《祖国宝岛台湾—青少年读物》的经验,针对青少年特点,由国家教育部门和国台办共同研究,统一编印一、两种集知识性、趣味性、政策性为一体的青少年音像读物,将其作为中小学生课外必读书目,列为年度性教学考察内容。

    3、参照北京市西城区“青少年祖国宝岛台湾教育基地”的做法,将校内德育教育与中小学生的课外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建议各地台办和教育部门充分利用各地现有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条件,拨出部分经费,制作模型、图表、音像资料、增添台湾知识教育内容;充分发挥各地台盟、台联和老台胞的作用,请他们给青少年介绍台湾历史、介绍台湾同胞反抗外国侵略和统治的光荣传统、讲述自己为祖国统一和建设事业不息奋斗的人生经历,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国家观、人生观和奋斗目标。

    4、以“青少年祖国宝岛台湾教育基地”为载体,以校与校或城市与城市间的交流为主体,建立两岸青少年交流平台,开展两岸青少年交流活动。建议各级财政给各地教育部门增加做台湾青少年工作的专项经费,用于组织邀请台湾青少年来访参观,并利用基地搞一些两岸青少年共同参加的“祖国宝岛(大陆)在我心中”之类的知识竞赛、演讲、笔会活动和两岸青少年互访、联谊活动,促进两岸青少年的接触和情感交流,使祖国大陆的孩子更加关注祖国建设和发展,使台湾青少年在知识的汲取和感性的体验中增强对祖国统一的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