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的传家宝,也是民主党派参政履职的基本功。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好参谋、好帮手、好同事,台盟上海市委会坚持以党为师,把调查研究作为“凝心铸魂强根基、团结奋进新征程”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关注的重点问题、国家以及上海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关键问题深入开展调研,取得了一系列高质量的调研成果,在推动破难题促发展方面彰显台盟作为。
一. 深耕科技创新领域,注重突出“台”字特色
今年以来,上海台盟以推进台资企业融入上海科创中心建设为切入点开展课题调研,先后围绕“两岸电子信息产业融合发展”“促进沪台科技交流暨人才引进的可行方式路径研究”“台资企业在上海构建全球创新网络枢纽中的重要作用的研究报告”“自贸区高标准建设驱动台资研发机构在地化发展策略研究——以半导体产业为例”等课题,由主委带队,深入各委办局、保税区、台资企业调研,梳理困难堵点,为优化沪台集成电路产业合作的结构,引进台湾高科技人才、台资信息企业发展困境等建言献策。其中由课题两岸电子信息产业融合发展转化的信息得到中共上海市委办公厅采用报送中央办公厅;市政协采用报送全国政协,取得很好的成效。沪台科技人才交流调研将用于中共上海市委10月即将召开的政党协商发言用。
二.搭建和发挥平台载体作用,形成合力共谋发展
学习借鉴台盟中央协商议政论坛经验,今年上海台盟举办第一届协商议政大赛,探索打造集调研、研讨、演讲为一体的省级参政议政综合平台,旨在以赛促研,以研提质,加强上海台盟参政议政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盟员协商议政能力。首届大赛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推进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建设”为主题,各基层组织选派的6位青年盟员从推动自动驾驶落地、引导人工智能发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建立都市科创新高度等角度,探讨如何助推上海科创中心建设。人民政协报以《搭建平台展风采、参政议政更热情》为题予以了报道,学习强国也予以了转载,阅读量超过800多万,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此外,在中共上海市委统战部的牵头下,上海台盟与上海交通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签署并建立长效对口联系工作机制。在之前与上海社科院专家的紧密联系基础上,我们将通过精准对接高校的学术优势、人才优势和统战资源,进一步在课题调研、社会服务等领域,推动台盟有更大作为,打造工作品牌,确保盟校联合取得实效。
三.继续发挥参委会作用,充分调动盟员积极性
参委会在全盟参政履职中起着示范、引领、链接作用。今年上海台盟参与台盟中央课题的盟员数量又创新高,在参委会成员的带动下,近30位青年盟员积极参与,调研撰写课题报告,其中吴佳桢的报告转化成全国政协常委会的口头发言;陈乐、翁子惠的稿件被转化为书面发言。深化两岸农业合作课题组成员张珺琳通过个人关系邀请到台湾农业专家开展线上线下两次课题讨论会,对完成课题起到了重要作用。
台盟上海市委会副主委庄振文带领参委会撰写过数字领域课题的部分盟员赴贵州实地走访国家数据之都,与贵阳市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交流体验中心、大数据交易所等单位进行深入交流,详细了解数字经济发展情况和企业在新形势下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形成“推进我国‘东数西算’数据中心绿色发展的建议”专报和“活跃大数据交易所,破局数据交易难题”社情民意上报,均被上海市政协采用。
四.注重融合加强联动,营造深入调研浓郁氛围
机关职能部室融合,政党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内容有效融合,课题、提案、信息相互转化,中央、市、区调研课题等同步部署、联动开展,是上海台盟参政议政工作已经形成的成熟机制,并在不断改进完善中。受中共上海市委委托,今年台盟上海市委会对口黄浦区开展“着力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建设安全韧性城市”专项民主监督,我们在前年已经开展的韧性城市建设课题基础上,继续深入调研,从市区两级层面,为进一步夯实安全韧性社区建设、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建言献策。盟员徐颖晶参加赴贵州毕节医疗帮扶后,撰写了“统筹城乡融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调研报告,并参加了在云南举行的课题研讨会。机关同志在接待岛内统派人士并一起开展台盟红色资源的收集后,撰写了“关于着力打造上海涉台统战文化资源高地积极塑造两岸红色历史‘双城记忆’的建议”的信息,得到台盟中央和中共上海市委的重视。结合今年“机关建设年”,市委机关多位同志主动认领课题调研任务,完成和提交多篇调研报告。市区联动开展的课题调研、民主监督、课题评审、协商议政大赛、社情民意信息参与率评比等工作,均有效推进了全盟联动融合以及调查研究氛围的形成。
台盟上海市委会将在台盟中央的领导下,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进一步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以更高水平履职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为促进党和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做出新的贡献。(文/台盟上海市委会主委刘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