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您看来,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是不是切实有效的?”“如何提振民营企业发展信心?”“台盟将如何为恢复两岸交流合作作出努力?”……原定一个半小时的记者会,延长至两个多小时,仍有多位记者举手示意,希望得到提问的机会。
本次记者会受到如此瞩目,因为这不仅是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举行的首场记者会,也是2022年底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陆续完成换届之后,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首次集体接受媒体采访。
过去一年,民主党派从中央到地方各级组织陆续完成政治交接、薪火相传的使命;过去一年,“发挥我国新型政党制度优势”写入中共二十大报告,为当代世界政党政治的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
谈到新型政党制度,民革中央主席郑建邦说,我们通过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能够及时地把各方面的意见汇集起来,提供给中共中央决策层做决策的参考,这样就能够形成强大的国家治理的合力。70多年来,我们这个国家能够保持社会的长期稳定,经济的持续发展,新型政党制度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只有跟着共产党走,才是在正道上行。”民进中央主席蔡达峰说,继承好马叙伦等老一辈领导人的政治信念,关键是要搞好政治交接,政治交接的目的就是要坚持和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事业,做好政治交接,就要加强自身建设。
1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座谈并共迎新春时提出殷切希望,希望大家全面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履职尽责,在凝心聚力、服务大局上发挥更大作用。
如何更好履职尽责?
在民建中央主席郝明金看来,无调研、不建言。紧密联系经济界是民建的特色优势,郝明金说,民建坚持心系“国之大者”,紧扣中共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国家重大发展战略,针对每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重点,针对战略性、前瞻性、关键性、全局性问题深入调研、积极发声、履职建言。
“发挥我们的所长服务于中心大局的所需履职尽责,这应该是我们民主党派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样在答记者问中谈到履职尽责的九三学社中央主席武维华说,九三学社作为科技特色鲜明的民主党派,支持和鼓励广大九三学社成员和所联系的科技工作者,将科技创新发展与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和需求结合起来,瞄准重大前沿科学问题的关键核心技术,执着追求、攻坚克难,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建功立业。
农工党是以医药卫生、人口资源、生态环境为界别特色的参政党,发挥自身优势服务健康中国建设是农工党重点关注的领域。农工党中央主席何维表示,未来五年,农工党将关注三个问题:一是关注“一老一小”的问题,将在养老、生育支持政策方面建言献策;二是关注威胁中国人民健康的问题,包括重大传染病的威胁和重大慢性疾病的威胁;三是关注中国人民的健康问题,促进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
民主监督是民主党派的一项基本职能,也是各民主党派开展履职工作的关键着力点。从2021年开始,各民主党派围绕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开展了为期五年的专项民主监督,如今已过去近两年时间。面对记者“民主监督是否切实有效”的发问,民盟中央主席丁仲礼说,中共各级地方党委政府对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工作是非常重视的,只要我们民主党派工作做到位,那么这个监督一定会切实有效。
记者会上,不仅有主席们亲切的介绍、独到的见解,也有来自全场唯一一位女性领导人、台盟中央主席苏辉的深情呼唤,她说,在我们每一位台盟盟员的心中,都流淌着骨肉至亲这样绵绵的乡愁以及融化于血液中的家国情怀。最后,苏辉借此次记者会的机会,委托来自岛内的媒体朋友,向家乡台湾的父老乡亲问好。
同样在采访中讲述家国情怀的,还有致公党中央主席蒋作君。致公党主要由归侨、侨眷中的中上层人士和其他有海外关系的代表性人士组成,具有鲜明的“侨”“海”特色。蒋作君用一个温暖的例子讲述了这份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深情厚谊:“当海外新冠疫情扩散蔓延致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时,致公党迅速开展了关爱海外侨胞抗击新冠疫情专项行动,其中有一项工作就是向海外侨胞寄送我们‘致公爱心小包裹’,当时我们向68个国家、200多个华侨华人社团寄送了1.3万余个‘致公爱心小包裹’,使海外侨胞感受到了来自祖(籍)国的温暖。”
“发布会到此结束!”两个多小时转瞬即逝,9位领导人起身与记者们道别。在这场记者会精彩的问答中,回顾历史,感受到中共中央坚定的支持、殷切的期望;展望未来,感受到多党合作舞台广阔、大有可为。我们愈发坚信,各民主党派和全国工商联必将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同心同德、踔厉奋发、团结奋斗、勇毅前行。(李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