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首页 > 专题 > 纪念抗战胜利暨台湾光复80周年 > 80周年 | 动态

台湾光复80周年纪念文章选登《赤子丹心照山河》

日期:2025-10-16 16:50    来源:
字号:   默认      超大
分享:

开篇语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台湾光复80周年。10月25日,两岸同胞将共同庆贺、共同纪念。

自今日起,台盟中央微信公众号推出专栏,陆续选登各地盟员与盟务工作者的相关纪念文章,以台盟红色故事铭记烽火岁月,以台胞爱国情怀共铸民族精神。

赤子丹心照山河

八十载风雨兼程,八十载血脉相连。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台湾光复80周年之际,我们回望历史,一位台湾爱国抗日志士的身影愈发清晰——他以笔为剑、以文为旗,毕生为驱逐日寇、实现台湾回归祖国怀抱而殚精竭虑。他,是抗日文化战线的斗士,是矢志统一的先驱,更是六百万台胞赤子之心的缩影。他,就是宋斐如先生。

心系故土:从殖民阴霾到民族觉醒

我的爷爷宋斐如出生于日据时期的台湾,自幼目睹日本殖民统治的残酷。他拒绝“皇民化”的驯化,1924年毅然渡海北上,投身于五四运动的浪潮。在北大求学期间,他创办《少年台湾》月刊,将祖国新文化运动的火种传递给岛内同胞,架起台湾与大陆间资讯传播的桥梁。

1930年1月他与刘思慕、吕振羽、夏次叔等成立“东方问题研究会”,创办并主编会刊《新东方》,研究东方问题,“团结融合东方各被压迫民族,以共筹解决整个东方问题的方略”。《日本帝国主义铁蹄下的台湾》、《台湾民众的悲哀》等著作都极为深刻地剖析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诉说着被日寇践踏的台湾人民的苦难。

1942年4月5日,在陪都重庆举行的“台湾光复宣传大会”上,作为“台湾革命同盟会”常委兼执委的宋斐如发表题为《台湾的惨状与祖国的责任》的演说,明确指出“六百万台胞只要求回到祖国温暖的怀抱来”,表达了台湾同胞回归祖国的渴望和光复台湾的决心。这份觉醒,让他在大会上振臂高呼:“收复台湾是全国同胞的共同责任!”——六百万台胞挣脱枷锁、心向中华的呐喊,穿透半个世纪的历史烟云,至今激荡人心。

以文救国:战火中的文化觉醒

全面抗战爆发后,宋斐如以笔为枪直刺日寇心脏,唤起民众全面抗战。

1932至1935年,宋斐如被爱国抗日将领冯玉祥聘任为泰山读书研究室主任,组织进步教授、学者为冯将军及其部属讲授唯物辩证法、世界经济、《资本论》;介绍世界反法西斯形势及日本国情;报告国际政治、经济情势等等。同时,还担任中山文化教育馆日本问题研究员,研究日本的政治、经济及外交政策。1938年1月23日,世界反侵略运动中国分会成立大会在汉口举行。宋斐如代表冯玉祥在大会上发言,提出了“应明了反侵略与和平运动之关系,我们此次抗战为反侵略的战争,也即是维护和平的战争”,“全国人民应踊跃参加”,“向国外宣扬我国抗战,民族解放及保卫世界和平之意义”等五点意见,为我国的全面抗战奔走呼号、摇旗呐喊!

1938年1月,他在汉口发起组织“战时日本问题研究会”任总干事,创办《战时日本》半月刊,担任主编,研究日本的政治、军事、经济、社会、文化。香港大公报读书顾问评曰:“《战时日本》这个杂志,它主要的不但是给一般读者认识各种敌情,而且是给中国各抗日高级机关作重要参考的典籍”。

抗战时期,宋斐如还撰写了大量的文章及专著,《日本铁蹄下的东北》《台湾农民的惨痛》等著作,诉说着在日寇践踏下国民的苦难,揭露殖民者“以华制华”、“以台制台”的毒计。《战时日本工业的危机》《九国公约会议与我们应有的斗争》《日本战时外交内幕》《日本亚洲独霸战》等专著,充分揭露了日寇内外交困之境及其侵略本质。发表在《战时日本》《中苏文化》《时事类编》《时事月报》等刊物上的百余篇檄文撕碎了“大东亚共荣”的谎言,深刻揭露了日本殖民主义者的侵略罪行,准确地刻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这份觉醒,力求铲除部分国人的恐日病,唤起了国人坚持日本必败,抗战必胜的信念。 


光复初心:跨越海峡的统一觉醒  


1945年抗战胜利,台湾光复,宋斐如满怀赤忱返乡。在台期间,任台湾行政长官公署教育处副处长,是当年台籍人士中的最高“官职”,也是18位正副处长中唯一的“半山”;还被聘为台湾省立法商学院专修科兼任教授,致力于光复后的台湾教育事业。

宋斐如深知,文化认同是统一的根基。鉴于“台湾离开祖国五十年”,“受日本奴化教育及皇民化政策熏染”,“所以今日台湾的文化必须侧重于启蒙、发扬、与沟通”。回台期间,他创办了《人民导报》,力主“铲除奴化遗毒,发扬祖国文化”。该刊物作为“台湾文化的扫雷艇”,“新文化的播种机”,教育台胞要“虚心接受祖国的文化”;教育台胞去“学习作人、作主人、作中国人、作世界人……”。这份觉醒,指出“收复台湾须自收揽台胞人心下手”,“运用民族主义,争取‘台胞内向’”、必须“让归宗二字名副其实”,一颗爱国爱台的赤子之心,苍天可鉴!

1946年5月12日,宋斐如在省训团的讲话铿锵有力、气壮山河:“兄弟在国内二十多年工作的目的,就在要台湾重回祖国的怀抱,因为台湾的人民也就是祖国的人民,台湾的土地,也就是中国的版图”。这份超越时代的觉醒,与今日“两岸同胞心灵契合”的方略遥相呼应。

遗憾的是,宋斐如未能等到祖国的完全统一。1947年,这位为驱赶日寇、台湾光复、祖国统一奔走半生的爱国抗日志士倒在了“二·二八”的血泊中,生命定格于45岁,虽短暂,却熠熠生辉!

历史昭示:觉醒之光烛照前行  

宋斐如虽未亲见祖国统一,但其“三重觉醒”早已刻入民族基因。从两岸共御外侮的烽火岁月,到共谋复兴的和平征程,觉醒的力量始终奔涌。祖国大陆的抗战持续了14年,而台湾的抗战则是苦苦地坚持了半个世纪。那些篡改“日据”为“日治”的妄语、鼓吹“两国论”的嚣音,在觉醒者的精神丰碑前,不过是螳臂挡车。

2025年5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访俄时发表署名文章《以史为鉴 共创未来》,指出:“今年也是台湾光复80周年。台湾回归中国是二战胜利成果和战后国际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等一系列具有国际法效力的文件都确认了中国对台湾的主权,其历史和法理事实不容置疑,联合国大会第2758号决议的权威性不容挑战。无论台湾岛内形势如何变化,无论外部势力如何捣乱,中国终将统一、也必将统一的历史大势不可阻挡。”

砥砺前行:统一大势浩荡前行


今日重读宋斐如“建设新台湾须团结一致”的遗言,更知统一大业系于民心:我们要以交流融化隔阂,以发展增进福祉,坚决反对一切“台独”分裂行径,增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深化融合发展,共筑民族复兴的钢铁长城。让台胞看清“倚外谋独”的绝路与“统一自强”的坦途。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台湾同胞具有光荣的爱国主义传统。”这传统,在宋斐如以血荐轩辕的壮举中,在两岸同胞共筑中国梦的征途上,必将化作不可阻挡的浩荡洪流!

八十年沧桑,见证了一个真理:台湾的命运始终与祖国命运紧密相连。让我们继承先辈遗志,以历史的清醒、文化的自信和民族的担当,共绘山河一统、华夏同春的盛世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