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海峡两岸 > 文苑撷英

隐秘共振八十年:台湾光复与烈士精神在祖国统一路上的延续

日期:2025-10-17 18:34    来源:吕少军
字号:   默认      超大
分享:

1945年,随着抗战胜利的号角响彻神州,日据下的台湾终于回归祖国怀抱。台湾光复不仅是中华民族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成果,更是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的重要象征。新中国成立后,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一批批共产党人隐姓埋名,转战到无声战场。他们深入敌后,始终以祖国统一为己任,用生命守护信仰。无数次联络传递和刀锋边缘的潜伏,换来的是“功成不必在我”的无名牺牲。

这份无声的坚守与牺牲,在历史的关键节点汇聚成了决定力量。1948年秋,东南沿海战线风云诡谲,吴石将军通过隐秘的档案转移,为我党准确研判局势和推进后续行动提供了重要保障。当时,人民解放军逐步逼近长江防线,国民党高层人心惶惶。国防部在南京仍存有500箱重要军事机要档案。随着战局吃紧,国民党国防部长白崇禧和参谋总长陈诚计划将其直接转运台湾。然而,吴石以福州“进则返京容易,退则转台便捷”的地理优势为由,建议档案暂移福州过渡,此议最终被当局采纳。彼时吴石已得知自己将调任福州绥靖公署副主任,遂暗自筹谋,准备借此职务便利,为档案日后转交人民解放军做好铺垫。1949年5月,随着南京形势日趋危急,台湾当局电促尽快将福州档案转台。吴石则以“军运紧、调船难”为由拖延,并调运百余箱军事图书和公开资料权作第一批掩人耳目。随后,他密令原史政局总务组长聂曦和亲信参谋王强将298箱绝密档案连夜转藏至福建省研究院书库之中,并亲自拜托该院院长、挚友黄觉民协助妥善保护。同年7月,吴石前往香港与好友吴仲禧会面,告知自己将奉调出任国民党国防部参谋次长,并将赴台执行更为重要的任务。他坦言:“我的决心下得太晚,为人民做的太少。现在还有机会,个人安危已不重要。”8月15日凌晨,吴石接到蒋介石急电,命其即刻赴台。临行前,他紧急召见王强,叮嘱道“这里的事情就交给你了,你要尽到军人天职,‘人在档案在’”。随后,王强沉着应对,将完整保存的298箱机要档案如数交予解放军第十兵团。这批资料涵盖了国民党对台战略、人事系统、部队调动、海空部署乃至文化战方向的全部机密,为解放军评估台岛态势、接管华东沿海、制定下一阶段作战计划提供了不可多得的一手资料。

这次隐蔽战线的无声胜利,并未让吴石就此止步,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1949年秋冬之交,解放军在金门、舟山的战役受挫,战局骤然生变。身为国民党国防部参谋次长的吴石,掌握着大量关于国民党军事布防、后备计划及岛屿防御的核心机密。随着陆台局势日益紧张,为把握战机、尽快获取第一手情报,中共华东局决定派出长期从事情报工作的朱枫前往台湾,与岛内联系点对接。朱枫接到组织任务后毫不迟疑,即刻登船启程,奔赴台湾执行秘密任务。抵台后,在中共台湾省工委书记蔡孝乾的引导下,朱枫与吴石迅速建立联络。二人密切配合,通过严谨的情报网络,将《台湾战区战略防御图》、金门和舟山的前线兵力部署图、台湾沿海潮汐与海流分析资料、登陆点地形评估报告、台军空海军战备分布与兵种型号、甚至是《关于大陆失陷后组织全国性游击武装的应变计划》等一批极其关键的情报,陆续从台湾秘密传送至中共华东局与中央军委,最终呈送毛泽东主席等中央领导人审阅。这些情报不仅清晰刻画了敌军的整体态势,更为中央掌握战局主动权、科学制定攻台计划提供了重要的战略依据与决策支撑。毛泽东主席对他们的英勇与智慧给予高度评价:“一定要给他们记上一功哟!”并亲自赋诗以表敬意:“惊涛拍孤岛,碧波映天晓;虎穴藏忠魂,曙光迎来早。”然而,就在隐蔽战线取得重大突破之际,危险的风暴也悄然逼近。1950年初,蔡孝乾因意志动摇被捕,随即叛变供出情报网络核心链条,致使我党地下组织遭受沉重打击,吴石、陈宝仓、聂曦、朱枫四位烈士的身份因此暴露。面对敌人的酷刑与屠刀,他们以生命守护了信仰与使命。四位隐蔽战线上的烈士事迹穿越时空依旧激荡人心。

2025年,恰逢四位烈士牺牲75周年。为缅怀隐蔽战线的英雄群体,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沉默的荣耀》已于9月30日隆重上映,献礼国庆。该剧以1949年前后解放台湾的情报斗争为背景,真实还原吴石将军不顾个人安危,与中共情报小组紧密配合,在极端险恶的条件下,数月内向党组织传递多批绝密军事情报的英勇事迹。为最大程度地还原历史,剧组特地在福建平潭实景搭建了1949年的台湾街景,营造出沉浸式的年代氛围。其中,吴石在赴台前的那句“若一去不回,便一去不回”看似语气平淡,却饱含将生死置之度外的坚定与决绝。明知前路艰险、归途渺茫,毅然选择前行,因其身后有信仰、有人民、有未竟的使命。这部作品带领人们重温那段血与火中逆光前行的红色记忆,致敬隐蔽战线的无名英雄。

统一的事业,不只是暗夜里的孤军奋战;还有众多有识之士在另一条战线默默奋斗。他们大多来自宝岛台湾,坚定站在民族与历史的正确一边。这份认同与觉醒,最终凝聚成一个有组织的政治力量—台湾民主自治同盟。1947年11月12日,台盟在香港宣告成立。自创立之初,台盟便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积极投身新民主主义革命,坚定支持台湾人民的反帝爱国民主斗争。作为我国政治体系中唯一以台湾同胞为主体的参政党,台盟始终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促进祖国完全统一视为自身使命。烈士们当年冒死传递的是情报,而今日台盟传递的是信念与共识,是跨越时空的精神延续。台盟始终致力于弘扬隐蔽战线的革命精神。早在2018年,台盟中央主席苏辉就曾代表全盟,前往以吴石、朱枫、陈宝仓、聂曦等烈士为原型的“无名英雄纪念碑”敬献花圈,深切缅怀英烈的丰功伟绩。此后,台盟持续在全国“两会”期间积极建言献策,先后提出设立“中国阵亡将士纪念日”、推动涉台教育进校园等重要提案,努力让烈士精神融入时代叙事,走进两岸青年的共同记忆。

在台湾光复80周年与隐蔽战线四烈士牺牲75周年的历史节点上,我们纪念的不只是那段血与火铸就的革命历程,更要激活烈士精神在当代的现实价值。他们的牺牲不是历史的终点,而是精神的起点,是引领后人不断追寻民族统一与国家复兴的信仰灯塔。在这场信仰延续的伟大征程中,台盟江西省委会肩负起将隐蔽战线精神转化为和平年代政治建言与情感联结的重要使命。近年来,台盟江西省委会紧扣“从密战到统战”的历史主线,积极响应党中央“以情促融”的战略部署,主动融入融合发展大局,持续组织两岸青年互动、基层走访、文化探源等系列交流活动,在新时代国家统一进程中贡献地方经验和情感桥梁,不断拓展思路、创新方法,推动对台工作落地见效。2024年,台盟江西省委会以纪念郑成功收复台湾362周年为契机,结合“两岸交流促进年”主题,举办系列文化活动与青年互动项目。台湾大学生排球队受邀来赣,与南昌高校青年开展友谊赛,在竞技与交流中打破身份隔阂,激发民族认同与文化共鸣。2025年,台盟江西省委会先后承办“台湾孙文南院江西行”、“中华于右任研究会江西行”等重点项目,围绕孙中山、于右任等历史人物所代表的爱国统一精神展开系列纪念与交流活动:组织台胞走访革命旧址、参观历史展陈,举办主题座谈,深化岛内嘉宾对国家统一叙事的理解与认同。同年5月,台盟江西省委会举办“赣台职业教育青年交流营”,组织70余名台湾青年走访南昌、景德镇等地,围绕职业发展、传统工艺、乡村振兴与爱国主义教育等议题深入互动,为两岸青年加深情感认同搭建坚实桥梁。此外,台盟江西省委会持续推动台湾青年“沉浸式”了解江西,推出“重走海上丝绸之路”陶瓷文化研习营等特色项目,聚焦陶瓷艺术、非遗技艺与“一带一路”的历史交汇,通过实地体验与文化对话,讲好中华文明连结两岸的共同故事。作为内陆省份,江西在对台融合工作中不断拓展区域优势、打造文化亮点,探索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融合发展路径,成为国家对台工作大局中的重要一环。这些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活动,不仅让台湾青年在赣实现对中华文化的亲身体验,更通过家国认同、文化共鸣与制度善意的共振增强他们对大陆社会的理解与认同。随着赣台青年交流机制日益完善,越来越多的台胞在江西找到了归属感,江西也逐渐成为推动两岸青年“交往、交流、交心、交融”的生动缩影。

烈士是“沉默的开拓者”,台盟是“和平的接力者”。前者在黑暗中前行,以生命破除封锁,为统一开辟情报通道;后者在阳光下建言献策,以法定身份参与政治生活,通过政协提案、对台宣讲等形式持续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进程。虽然身处不同时代,但他们在民族认同、政治立场与历史使命上高度一致,共同构成了从密战突围到制度接力的统一奋斗链条。纪念台湾光复80周年暨隐蔽战线四位烈士牺牲75周年,不是为了封存历史,而是为了续写这份尚未完成的时代答卷。吴石、朱枫、陈宝仓、聂曦等隐蔽战线英烈,以生命铸就忠诚,以牺牲守护信仰,用无声行动诠释“国家统一不能忘,信仰不可弃,历史不容抹去。”站在两个历史节点的交汇处,我们不只是为了回望历史,更是为了启示当下、照亮未来—台湾从来都是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华民族实现完全统一的历史进程从未中断、从未止步。

铭记不是终点,践行方为起点。“我们要让两岸交流更深更实,让一家人的心更近、情更浓、利更多。”如今,融合发展的蓝图已然绘就,祖国统一的历史步伐坚定向前。作为内陆地区对台工作的重要力量,台盟江西省委会不断拓展人文交流的广度、深化青年互动的深度、丰富文化共鸣的温度,为探索“以情促融”的有效路径注入了赣鄱智慧,也为推动祖国统一大业贡献了坚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