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郑成功是一位熠熠生辉的人物。他不仅以收复台湾的壮举彪炳史册,其提出的“通洋裕国”理念,更是在经济、文化、外事交流等多方面展现出超越时代的价值,对当今社会的发展仍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1646年,年仅22岁的郑成功向隆武帝上疏谏言:“据险控扼,拣将进取,航船合攻,通洋裕国。”在当时“重陆轻海”思想盛行的社会背景下,这一主张犹如一声振聋发聩的呐喊,展现出郑成功极具前瞻性的海洋观。他深刻认识到海洋贸易的巨大潜力,试图通过发展海上贸易,实现国家的富强。
在实践中,郑成功继承父亲郑芝龙的海上基业,以厦门、金门为基地,建立起“五商十行”贸易体系。山路五商以金、木、水、火、土五行命名,负责采购大陆货物并运销外洋;海路五商以仁、义、礼、智、信五德命名,主要贩运东西两洋换回来的白银、硝、磺、铜、铅、麻、木材等军需物资。其商业网络遍布海内外,分支机构涵盖沿海各省大城市及海外各港口。从1647年到1662年,郑成功派往日本贸易的商船约占中国商船总数的80%,每年达20艘左右,派往东南亚一带贸易的商船也达20艘左右。东西洋贸易额相加,海外贸易总额平均每年为424万两银,每年海外贸易利润总额为269万两银。这笔丰厚的收入成为郑成功军队军费开支的主要来源,支撑着他的抗清复台大业,也让厦门成为当时我国东南沿海首屈一指的对外贸易口岸。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国际合作与贸易往来日益密切。郑成功“通洋裕国”所蕴含的开放合作理念,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它启示我们,在经济发展中,不能故步自封,而应积极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加强与各国的贸易合作,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推动经济的持续增长。例如,中国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合作、贸易往来和人文交流,就是秉持着开放合作的理念,促进共同发展、实现互利共赢。
在郑成功开展海上贸易的过程中,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商业运作模式和规则。他注重商业信誉,建立起完善的货物采购、运输和销售体系,确保贸易活动的顺利进行。这种诚信经营和创新管理的理念,在现代商业活动中依然至关重要。诚信是企业的立足之本,只有遵守商业道德,诚实守信,才能赢得客户的信任和市场的认可。同时,不断创新管理模式,提高运营效率,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如今,许多成功的企业都将诚信和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价值观,通过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创新营销模式等方式,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郑成功“通洋裕国”的实践,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他的贸易船队将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运往海外,同时也带回了国外的文化、科技和思想。这种文化的交流与互动,不仅丰富了中国的文化内涵,也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了中国。在当今全球化时代,文化交流与融合的趋势更加明显。我们应积极推动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同时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和相互包容,共同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例如,孔子学院在全球的广泛设立,就是中国推动文化交流的重要举措,它为世界各国人民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文化提供了平台。
郑成功在与外国贸易往来中,虽然以和平贸易为主,但也不乏与西方殖民者的斗争。他在维护国家主权和海洋权益方面的坚定立场,为后世树立了榜样。在当今国际形势下,海洋权益的维护对于国家的安全和发展至关重要。我们应坚决捍卫国家的海洋主权,加强海洋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提高海洋综合管控能力,确保国家的海洋利益不受侵犯。同时,通过和平谈判、外交协商等方式解决海洋争端,维护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郑成功的“通洋裕国”理念是一笔宝贵的历史财富,它所蕴含的开放合作、诚信经营、文化交流和维护国家主权等价值观念。在新时代,我们应在郑成功“通洋裕国”的海洋文明观中汲取丰富养分,积极探索在百年大变局背景下国家海洋观的未来路径,促进海洋强国建设与海洋命运共同体构建,让人类共享的海洋成为人类安危与共的和平之海、共同繁荣的发展之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文/骆沙鸣 《人民政协报》2025年4月16日 作者系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台盟中央参政议政工作委员会主任、泉州市政协原一级巡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