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阿里山,绿色锦缎。山路是花街哟,山峦是茶园……”,当我听着著名歌唱家常思思演唱的《大陆阿里山》这悠扬、婉转的歌声时,我思绪万千,那山、那水、那人、那茶、那花……一齐向我眼前奔来。我知道,这不是梦境,歌声中的“大陆阿里山”及所描述的景象就是漳平市永福镇,它地处福建南部,位于戴云山脉,这里气候、海拔、纬度、湿度和台湾阿里山的相近,被人们亲切称为“大陆阿里山”。
回首永福镇近十几年的发展过程,有太多的事件可以回忆,有太多的酸甜苦辣可以品尝,有太多的发展经验值得总结……十几年,历史长河的短暂瞬间,永福镇打造了“大陆阿里山”品牌以及流传着许许多多跟这个品牌有关的故事。
上世纪九十年代,谢东庆等台湾农民就来到这里投资种植高山茶。说起谢东庆到永福镇投资种植高山茶,还有个类似传奇的故事。1996年9月,谢东庆携带福建省地形图,驱车跑遍福建纬度25度的地方,寻找具有一定海拔高度、交通较为便利、有顺流而下的溪水、无工业污染的高山茶种植基地。当他来到永福镇这个地方,看到这里的地形地势、气候条件,惊呼:这不就是大陆的阿里山么?于是,谢东庆就在这里扎根下来开发种植高山茶,兴建制茶厂……
这里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优势,加上谢东庆这位“第一个吃螃蟹”者的精神,以及各级党委、政府对台商的优惠政策及提供的真诚优质的服务,吸引了一批又一批台湾农民前来永福创业发展。2006年5月,经省委、省政府批准,漳平(永福)台湾农民创业园被列入《海峡两岸(福建)农业合作试验区发展规划》。2008年1月,永福镇被列入龙岩市两个新农村建设综合推进实验区之一。2008年 2月,漳平(永福)台湾农民创业园升格为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2010年1月,胡锦涛总书记给福建漳浦和漳平台湾农民创业园的台商农民回信,永福镇被省列为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 永福镇党委、政府也紧紧抓住这些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扎实工作、乘势而上,以打造“大陆阿里山”品牌为目标,大力推进基础建设,加快发展特色产业,提升对台合作层次,努力把永福镇建设成为“一园、二区、一胜地”即闽西南的后花园、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对台产业合作先行区和海西生态休闲最佳胜地。至目前,先后投入资金2亿多元,用于完善台湾农民创业园交通、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省道308线(漳平段)改造、台缘山庄二期工程及其配套设施、台缘新村、“三农”服务中心、海峡茶文化交流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在加快推进中……同时,实施了茶园标准化工程、无公害有机茶示范工程等,建立了“高山茶叶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实现了高山茶产业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管理。
正如胡锦涛总书记给福建漳浦和漳平(永福)台湾农民创业园的台商农民回信说“两岸农业合作大有可为,台湾农民在大陆发展空间广阔”。 这里的“大陆阿里山”品牌成为福建的区域品牌,已成为海峡两岸农业合作的新亮点,各项建设进展顺利,产业优势明显、发展势头良好,作用日益突显……至目前,落户永福镇的台资农业企业有51家,常住台商400多人,投资总额5亿元,实现农业总产值4.9亿元,其中高山茶企业45家、种植高山茶4.5万亩,永福镇成为大陆最大的台式乌龙茶生产加工基地和大陆地区台资农业个体投资最密集的山区乡镇之一。谢东庆这位第一个走进永福创办企业的台湾农民已经由黑发变为白发,但他的高山茶园也由最初的350亩扩大到1500亩,年产茶3万多公斤。他创立的永福“台品高山软枝乌龙茶”已被评为“福建名茶”,行销大陆十多个城市和日本、新加坡等国家。被评为“2010福建年度人物”台商李志鸿前来永福投资兴业7年,投入5000多万元种茶,承包茶场5000余亩,已开发产茶2400余亩,建有加工厂占地2800多平方米,今年春茶产量达到3万斤。正在茶山上忙前忙后的尚顺农场台商苏力弘颇有信心地说:“去年差不多是6万斤的产量,销路很好。现在我打算增加投资700亩茶场,扩大生产能力。看这势头,今年的产销前景会更好。”
当我再次踏进永福镇即“大陆阿里山”时,这里已成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首批全国休闲农业示范点、全国休闲农药与乡村旅游示范点。放眼望去,万亩茶山郁郁葱葱,绵延起伏,生机盎然,便感到一片盈盈的绿意和沁入心扉的清香扑鼻而来。星星点点错落在茶园间茶农们个个手提挎篮、头戴草帽、两只手飞舞地采摘着,说着、笑着。“山路是花街呦,山峦是茶园,我的梦在这里能够实现……”,这歌声弥散在含着茶叶之香的空气里,是如此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为之震撼,感动……(作者为漳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陈海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