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海峡两岸 > 文苑撷英

顺天府乡试与北京的会馆——写给北京台湾会馆的学术报告

日期:2011-01-13 10:11    来源:台盟网
字号:   默认      超大
分享:

北京台湾会馆自2010年重张以来,已经成为乡亲联谊的会所、文化展示的平台和学术交流的基地。

作为普通的台籍学者,我已在北京台湾会馆作过《宗法制度与宗族乡村》和《清代科举制度和会馆文化》两场学术报告。

兹提交本报告。

我愿为北京台湾会馆给力和加持也。

“清沿明制,在京师置顺天府,设顺天府尹”。1

这是一个特殊的行政建置和职官设置。

清代地方行政分省、道、府、县四级。顺天府在级别上高于府、也高于道,其行政首长顺天府尹(由大学士或部院大臣“领府事”者称“兼尹”)的官秩为正三品,比各府知府的官秩从四品高出3级、比各守巡道的官秩正四品高出2级。顺天府尹的官秩略低于各省总督(正二品)、各省巡抚(从二品),但可以直接向皇上奏事,不必由督、抚转奏。清代“三品官印皆用铜,顺天府尹独用银印”。2

主持顺天府乡试是顺天府尹的“职掌”之一。

乡试(俗称“考举人”)为省级科举考试。与各省乡试不同,顺天府乡试乃是面向全国的省级科举考试。

清代定制,从在学生员(俗称“秀才”,分附生、廪生和增生)选拔贡生,引荐到京由朝廷选用或进入国子监就学,另有未经考选援例捐纳入监就学者称“例监”、援例恩荫入监就学者称“荫监”。

在监肄业(称“坐监”)期满的监生可以留京或返回本乡居住。

每逢乡试之年(俗称“天下大比之年”)的前一年,“国子监就发布文告,要求愿赴顺天府乡试的各省贡监生携带本籍公文,各旗贡监生携带本旗公文于乡试年二月到监报到。闽、粤、滇、黔、四川、湖南等路远省份准许延迟至四月到监。由贡监生出身的各衙门小京官、各官学教习、各馆誊录、武英殿校录、钦天监天文生、吏部候补候选人员,俱由各该部造册送监。正途贡生及本年新捐贡监生,如无本籍公文,可凭同乡六品以上京官证明到监。各省督、抚、学政、顺天府府尹、府丞咨送幕友,京外各官咨送随任读书之子孙、同胞兄弟之后,无论是正途、俊秀出生,亦准收考”。3

经由国子监送考顺天府乡试的人员须经国子监主持的“考到”(预考)和“录科”(相当于各儒学在学生员的“科考”)两场考试,合格者始得送考。

当然,顺天府乡试的收考范围还包括了顺天府各儒学的在学生员和国子监的肄业监生之考试合格者。

顺天府乡试的录取名额历来较各省乡试为多。清顺治初年确定的各乡试单位录取名额为:“顺天168名,江南163名,浙江107名,江西113名,湖广106名,福建105名,河南94名,山东90名,广东86名,四川84名,山西19名,陕西79名,广西60名,云南54名,贵州40名” 4。此后以为基数,时或增减。

清代乡试每三年凡一举,逢子、卯、午、酉之年行之,为正科,遇皇家庆典另加恩科。

清代会试(俗称“考进士”)也是每三年凡一举,逢丑、辰、未、戌之年行之,为正科,遇皇家庆典另加恩科。

清代顺天府乡试和清代会试的举办地均在北京,收考范围均包括了本地和外地。

显然,同清代会试一样,清代顺天府乡试也是各地在京兴办会馆的事由也。

举例言之。

其一,清人张集馨《道咸宦海见闻录》记:

(道光元年 1821年)十月,挈一新仆张升,买车二辆入都,寓菜市口,为明年秋战之计。与甘泉贾人黄藕船同寓联星堂。5

又记:

(道光二年 1822年)春间,公车到京,咸集会馆。向例,春秋两闱应试者互相搬让,余觅屋稍迟,几为司事者所逐。……余忍胯下辱,移寓麻线胡同富顺居。四月,会闱揭晓,公车四散,夏至会馆,仍住联星堂,与堂叔元裳同爨。元裳来往朋友,类多作奸犯科者,即有公车者数人,亦素非安分者,余概不接洽,惟闭门读书而已。奈读书声高,又为会馆后进所住之吴中书廷珠所憎,余不顾也。吴终日唱曲,而不虑人之厌恶。

七月,赴国子监考到录科,皆列高等。余捐监之资已为元裳用去,竟不肯还,几误捐监事。幸松衫兄押运至京,得资纳监,否则场事必为所误。

八月初六日,偕天津诸生劳建,移寓内城举厂。劳生乃元裳叔婿也。余初应京兆试,三场完毕,幸无错误。……重阳放榜,中式一百三十七名。6

又记:

(道光三年 1823年)是时吾家会试者共四人,皆住会馆。……余无赁屋资,仍住会馆。7

从上记可以查知,张集馨为应道光二年(是年为壬午,例办乡试正科)顺天府乡试,于道光元年十月从家乡(江苏仪征)来京寓于江苏仪征、江都、甘泉三邑人士兴建于菜市口近旁之扬州会馆,并曾与甘泉商人黄藕船为室友;道光二年,清宣宗登极,增加会试恩科。所以“春间,公车到京,咸集会馆”(公车为举人的别称)。按照会馆“春秋两闱应试者互相搬让”之例,张集馨赁屋搬让,至“四月,会闱揭晓”始回扬州会馆居住。七月,赴国子监参加考到和录科两门考试,此前,张集馨应已在二月间到国子监报名和捐款。八月,参加“京兆试”即道光二年壬午正科之顺天府乡试;九月九日,从是科顺天府乡试胜出,成为举人;中举后,张集馨仍居住于扬州会馆。

道光三年,张集馨首赴会试(道光三年癸未正科)报罢。道光九年第三次参加会试,终于胜出。此后历任要职,官至三品。

张集馨的事例可以说明,科举考试(包括顺天府乡试)同北京的会馆之密切关系。

其二。我藏有《漳郡会馆录》(光绪—宣统版)8。该书卷首之《新增规约》谓:

会馆原为候选、候补、入觐、进表、乡试、会试、廷试、恩荫、历监、奉差、公干等设,……。

该书卷首之《<龙溪会馆>原定规约》谓:

京官让候补候选者,候补候选又当让会试、廷试、乡试。

上记“乡试”系指顺天府乡试。

该书卷一、卷二之《明经捐金姓氏》收贡生400人名录、《国学捐金姓氏》收例监生317人名录,所收录的贡生(指“正途五贡”即恩贡、岁贡、拔贡、优贡、副贡)和例监(指“例捐贡监及由廪、增,附捐贡者”)717人乃是清代漳州各邑到京参加顺天府乡试的人物也。

《漳郡会馆录》所记所录亦可证顺天府乡试同北京的会馆之密切关系也。

清光绪九年(1883)正月初六日,台湾道刘璈向闽浙总督何璟呈报《禀筹办全台乡会试馆宾兴及育婴养济义仓各事由书》,其文略谓:

查台属文风日起,每届应乡试者约八百余名,应会试者二十余人。此外有志科名、困于旅资者,亦尚不少,宾兴未免缺然。欲振民风,先作士气,此道所宜先修也。今筹款既有成数,拟就此二款内,先提银一万五千元,即在省城贡院左近,购建台南、北两郡试馆,遴委员绅监造,以为全台乡试士子栖息之所。又提银三千元,函托在京绅友,即在都城购建全台会馆,以备台湾会试举人及供职于京者,藉以居住。9

显然,刘璈就“在都城购建全台会馆”而提出的事由里,忽略了“台湾士子参加顺天府乡试”一项。

关于“台湾士子参加顺天府乡试”,我所见最早的为陈梦球的事例。

康熙《台湾府志》之《举人年表》于(康熙)“三十二年癸酉郑基生榜”条下记:

(台湾县)陈梦球,习易经,隶籍正白旗,中北闱。10

《漳郡会馆录》卷一之《文科名捐金姓氏》于“陈梦球”名下记:

游龙,龙溪人旗籍。康熙癸酉顺天榜。

据我查考,陈梦球为郑成功部将陈永华之子。其兄陈梦炜为郑氏澎湖守将,当清军抵达澎湖时,梦炜奉命纳款投降,陈氏兄弟因而编入汉军“旗籍”。11

康熙癸酉为康熙三十二年(1693),陈梦球从顺天府乡试胜出,中为举人;翌年,陈梦球参加“康熙三十三年甲戌科(1694)”会试,中为二甲第31名进士,成为台湾历史上的第一位进士。

陈梦球到京参加顺天府乡试和会试的康熙年间,北京尚无台湾会馆。陈梦球在京乃寓于漳郡会馆。

那么,北京的“全台会馆”是什么时候建成投入使用的呢?

刘璈拟议中的福州台湾会馆乃于清光绪十年(1884)建成,光绪十一年(1885)福建乡试(乙酉科)举办之时投入使用。此有刘璈《咨复收支各项善举经费由》(1884.4.6)里的“支省城购建台南、北两郡试馆,价值工料经费银一万一千零九十八两零。前件系由培元局绅陆续承领,派人往省购建,现已告竣,计共用银前数”12之语和《台南市志》关于安平知县祁征祥“(光绪九年)移知闽县。十一年乡试,台湾士子往谒,尚礼下情殷,纡尊至台湾会馆回拜”13的记录为证。

至于北京“全台会馆”建成和投入使用,刘璈在188446日的《咨复收支各善举经费由》里称“尚未报竣”14,“光绪甲申仲冬”即1884年十一月“开雕”即开始制版的《光绪顺天府志》15亦未见有关“全台会馆”的记载(该书之《坊巷志》记北京各坊巷之会馆甚详),据此推测,其时当在1884年以后的一二年间。(作者为全国人大常委、台盟中央常务副主席汪毅夫)

       2011110午夜写就,新年试笔。

 

注:

1.2.3.白钢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第10卷,第164页、第195页、第520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12月版。

4.谢青、汤德用主编:《中国考试制度史》,第429-430页,合肥,黄山书社19952月版。

5.6.7.张集馨:《道咸宦海见闻录》,第11-12页、第12-13页、第13页,北京,中华书局198111月版。

8.我所藏《漳郡会馆录》为杨熊飞编辑和题识的光绪重梓本。但该书采用了预留“余板”以待“续刻”的技术,记事时限下延至于宣统辛亥(1911)。故称“光绪-宣统本”。

9.刘璈:《巡台退思录》,第111页,台湾大通书局《台湾文献丛刊》本。

10.《台湾府志三种》,第915页,北京,中华书局19855月版。

11.汪毅夫《闽台区域社会研究》,第130页,厦门,鹭江出版社20043月版。

12.14.刘璈:《巡台退思录》,第125页。

13.台南市文献委员会:《台南市志》,卷六,《人物志》,台北,成文出版社1983年版。

15.《光绪顺天府志》,北京古籍出版社198712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