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首学前
走出全台首学
陈永华参军
走出“全台首学”的大门,东行数步即是“泮宫石坊”。穿过“泮宫石坊”,我们已来到“全台开基永华宫”所在的柱仔行。
当地导览的文宣资料谓柱仔行是旧时挑夫聚集之处,故名“挑仔行”。此说不确。“挑”的文读固然近于“柱”之白读,“挑”的白读却是“担”(如“度小月担仔面”之“担”);谓为“挑夫聚集之处”,则“行”字该作何解?柱仔行是旧时买卖建筑用材柱子之所。作为地名,柱仔行与台湾府城之竹仔行、油行等地的得名大抵相同。
永华宫供奉的“广泽尊王”乃是郑成功部将陈永华从福建迎请而来的,故名“永华宫”。永华宫内也供奉“陈永华参军”塑像。
10余年前,我曾撰《闽台民间的广泽尊王信仰》(收拙著《中国文化与闽台社会》,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1997年4月版),文中提及“台南永华宫内供奉的‘镇殿广泽尊王’神像是由郑成功的‘参军’陈永华‘恭迎’来台的”,并指出“现在各寺庙所供广泽尊王神像,有的虽已渐脱稚气,但脸圆无须,则是其定型”。我在永华宫及永华宫的文宣资料里所见广泽尊王神像及“大镇尊王”、“二镇尊王”、“三镇尊王”、“四镇尊王”、“五镇尊王”和“六镇尊王”均是“脸圆无须”的造型。
陈永华之父名陈鼎,陈永华有子名陈梦球。关于陈鼎、陈永华、陈梦球祖孙的籍贯,我在《〈漳郡会馆录〉发微》(收拙著《闽台区域社会研究》,厦门,鹭江出版社2004年6月版)里有一番引证和考证,我的说法是:“石尾(今称石美)在龙溪(今称龙海)境内芗江以北地区(俗称北溪)。梦球陈氏出龙溪县北部地区(北溪)之石尾,其籍贯可以有龙溪、北溪、石尾诸说;明鲁王入闽(1644)前、后,梦球之祖父陈鼎两度担任同安县教谕并死于任所,陈永华、陈梦球父子自又可以称为同安人也。”
有关“广泽尊王”生前、身后的孝行孝德的传说,深深打动我的心。我在“广泽尊王”神像前肃立良久,以示敬意。(作者为全国人大常委、台盟中央常务副主席、中国人民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汪毅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