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以来,作为扩大内需、提振消费的重要着力点,“首发经济”备受关注。首发经济是指企业发布新产品、推出新业态、新模式、新服务、新技术,开设首店等经济活动的总称。近年来,首发经济在我国尤其在上海等一线城市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已成为推动消费升级和城市商业创新的重要力量。2024年上海商品销售总额16.4万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9万亿元,保持全国城市首位。2024年上海首发活动共18场,“首发上海”聚集了全球首发、首秀、首展的效应,这些首发活动为上海的商业繁荣注入了新活力。
然而,在我国首发经济蓬勃发展的背后,也存在着一些普遍问题。从品牌培育角度来看,虽然我国首发经济吸引了大量国际品牌,但本土品牌的首发影响力相对较弱。本土品牌在品牌策划、营销推广等方面与国际品牌存在一定差距,导致首发效果和市场影响力不足。许多地方举办首发活动缺乏系统规划引导,活动过于集中在少数商圈,造成资源浪费和市场竞争过度。一些地方政府对首发经济的场地审批、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力度不够,限制了首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消费者对新品的科技含量和创新水平要求越来越高,而企业在关键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方面相对薄弱,难以满足市场对高端、前沿首发产品的需求,导致首发经济效能不足。此外,我国消费扩容提质大环境逐步形成,服务型制造也更加成熟,但服务产品多样化供给不足、首店规模偏小、资源整合能力和服务环境有待提升。在中美关税战和外贸下行压力的背景下,加快我国首发经济高质量发展,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已刻不容缓。为此,建议如下:
逐步完善我国首发体系。布局形成更多“全球新品首发地示范区+首发首店地标性载体+网络新品首发平台”的首发经济载体建设体系,“博览会+时装周+首发季”的新品发布平台发展体系,支持国内外优质品牌开展新品首发首秀首展活动,为进口首发新品提供通关便利。优先发展数据智能、氢能、新型电池、服务型机器人、智慧制造等成长型未来产业,加快培育低空经济、生物制造等潜力型未来产业,让未来产业为首发经济提供源源不断的新产品新模式新消费。
在我国“十五五”规划中将首发经济与城市定位及各区域环境紧密结合,打造独具特色的城市品牌商圈和各具魅力的国际国内消费中心城市。将首发与各地市传统商圈相融合,依托首店品牌形象与商圈文化形成自身商业特色,赋予各地传统商圈更广泛的文化传播功能,使之成为高品质生活向导和魅力时尚的风向标。
提升首发主导我国企业的供应链地位和提升供应链韧性及需求链黏性。以首发经济加快生成我国产业生态的新业态、新模式、新服务、新技术以及企业总部的设立,形成完整的首发经济生态链。加快建立全国首店资源统筹管理数据一体化处理系统,提高首发主导企业在供应链中的地位。
打造多个世界级商圈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分别采取首店业态、免税业态、“老字号”品牌与新消费品牌跨界合作推广等方式,推动消费市场持续扩容提质。进一步提高各类文艺演出等文化活动投放密度、丰富文化产品种类和内容,引入高质量生活服务供应商设立首店,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规划和引领我国文化创意产业首店发展,更多引入艺术文娱类新业态首发,活跃城市新生代文化。
加快制度创新,推进规则标准等制度型开放,优化与首发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通关、检验、活动举办等制度体系,提升我国消费市场的国际化水平。
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加强对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为首发经济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将首发经济与会展经济、直播经济相融合,更好服务首发经济高质量发展。
(作者系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台盟中央参政议政工作委员会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