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台盟中央副主席、国家女子垒球队原主教练李敏宽
一个夏日的午后,走在访问台盟中央副主席、国家女子垒球队原主教练李敏宽的路上,笔者头脑中一直闪现诸多疑问:这位老台胞究竟有着怎样的魔力,从未专业学习过垒球,却带领国家女子垒球队在一次次的国际赛事中夺冠?2000年他成为国际垒联名人堂的第85位名人也是惟一入选的中国人,那时他想到的是什么?作为生活在祖国大陆的老台胞面对即将到来的2008年北京奥运又有怎样的感触?带着这些疑问,笔者走进了他在台盟中央的办公室,正巧午休的李敏宽正在观看午间体育新闻。看得出虽然离开体坛已有10年,但是李敏宽依旧关心着国家体育运动的发展。而我们的对话就从他的体育生涯开始。
李敏宽祖籍台湾省台北市,1937年出生于日本大阪,在那里他度过了他的少年时代。李敏宽介绍说,从他记事的时候起,父母就总给他讲述祖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对祖国的了解越深入,渴望回来的愿望就越强烈。
1953年,不满16岁的李敏宽怀着一腔“为祖国建设贡献才智”的炽烈感情只身回国。当轮船抵达天津港时,看到飘扬的五星红旗那一刻,李敏宽告诉自己:这里才是他的家。回国后,先是在北京华侨补校学习中文,后又就读于天津四中,1957年,李敏宽考入北京钢铁学院(现北京科技大学)采矿系学习,毕业后分配到北京矿冶研究院工作,负责矿山机械的研究设计工作。1975年10月,第三届全国运动会结束后,全国各地纷纷成立单项体育运动队。北京市体委的一纸调令,改变了李敏宽后来的人生轨迹,从此开始了他垒球教练的生涯。
日本是世界棒球、垒球强国之一,在那里长大的男孩子,如果不会打棒球,会被人家耻笑。虽然从未专门学习过垒球,但是李敏宽的底子非常好。在天津上高中时,李敏宽曾是全国棒球赛冠军队的主力队员,也曾在1959年代表北京赢得当年全运会的棒球冠军。虽然此后的1960年到1974年的14年间,棒垒球的正式比赛在祖国大陆销声匿迹,但李敏宽和一些爱好者仍然没有停止练习。而这些经历也为他担任垒球教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76年初,上级决定调李敏宽正式担任北京市女子垒球队教练。李敏宽说,当时虽然舍不得已从事了13年的技术工作,但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想法告诉自己,到最需要自己的岗位上去。从那时起,凭着对棒球的理解和经验,李敏宽摸索出一套独特的垒球技战术,率领球队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令国人和世界惊叹的奇迹。1979年,组织上委托李敏宽筹备国家女子垒球队,并出任主教练。在他所倡导的重视人性、重视科学的训练方式下,中国垒球从此走上世界舞台,此后一个阶段内,几乎在所有的大赛上都取得傲人成绩。1985年春天,他率领刚刚组建的中国女垒队在墨尔本第一届南太平洋精英赛中,敢于同世界垒坛霸主美国队对抗,首次击败号称“不可战胜”的美国队;在北京举行的第二届中、日、美三国锦标赛上再次以6比0大胜美国队,夺得冠军;此后在兰州举行的邀请赛上,女垒的姑娘们以13比1的悬殊比分再次战胜美国队,为中国垒球在国际垒坛上写下了光辉一页……体育是充满激情的竞技,李敏宽将一腔赤子之情倾注在中国女垒上,在胜利与欢呼中,愈加焕发出深广的爱国情怀。
谈起那些带领国家女垒度过的难忘岁月,有两件事让李敏宽记忆犹新。一次是在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上,女垒的姑娘们在赛场上的拼搏精神深深感动了定居在当地的台湾同胞。这些居住在海外的台胞,对待女垒的姑娘们就像对待自己女儿一样,休息时间,他们经常为队员们送去亲手烹制的菜肴,让队里的每一个人都感到同胞的亲情。另一次是在1986年,在新西兰举行的第6届世锦赛上,女垒的姑娘们第一次参加世锦赛就以9比1的大比分大胜东道主新西兰队,生活上,中国女垒队员吃不惯当地饭菜。这件事情被一同参赛的中国台北队的姑娘们知道了,她们纷纷拿来自带的方便面给大陆的队员吃。李敏宽说,当时两岸之间虽然还存在许多隔膜,但运动员之间的交流却没有障碍,两岸的队员互相以姐妹相称,中国台北队的教练还主动登门向李敏宽请教训练经验。这些事虽已过去20多年,但每每谈起,李敏宽还是非常怀念。
2000年11月,李敏宽获得了标志着国际垒球界最高荣誉的“名人堂”证书。也成为迄今为止获此殊荣的惟一中国人。李敏宽说,自己是最富有的人,“祖国给我的信任和队员对我的支持,这些才是我最大的荣誉!”但是李敏宽的执教生涯中也有遗憾,他至今没能率领队员去家乡台湾比赛!他说,台湾是自己的故乡,那里有他的家人、有父老乡亲,希望有机会能为促进两岸体育交流作出更多的贡献。
谈及即将到来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李敏宽说,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两岸中国人共同的荣耀。两岸人民应共同参与,希望奥运圣火能够走过台湾宝岛,让台湾同胞也一同感受到身为中国人的骄傲。(赵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