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海峡两岸 > 盟员风采

妙手回春,开创先河——记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杨晓健

日期:2003-07-29 14:05    来源:
字号:   默认      超大
分享: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神经外二科副主任杨晓健最近成了家喻户晓的名人,因为他操纵一台“CAS—R”的医用机器人,挽救了一位64岁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

    施展绝技,死亡线上挽救病人

    2003年6月10日,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收治了一位突然昏倒在街上的患者。经CT检查,这位患者被初步确诊为高血压性脑出血,需要做开颅手术。经过慎重考虑,医院决定放弃传统的开颅手术和人工徒手穿刺方法,而由该院的神经外二科副主任杨晓健使用刚刚从北京花费80万元人民币购置的“CAS—R”无框架式机器人定向仪,为患者做无框架脑立体定向手术。

    “CAS—R”是国家“863”计划中的重点科研项目。它是由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海军总医院联合开发,天津华志计算机应用有限公司生产的代表国际顶级水平的高智能机器人。“CAS—R”的作用原理是,在CT或MRT图像扫描的基础上,建立三维定位坐标系, 对脑立体定向手术进行规划与虚拟操作,最后实现多传感器机械臂的辅助定位,然后为主刀医生提供准确导航和操作平台。高精度的定位技术和规范化的操作性能,使它成为一个百发百中的神枪手, 从而,把手术的安全性与灵活性提高到最大值,大大减少了创伤,减轻了患者的手术痛苦和心理负担。

    6月12日上午9时,手术计划制定完毕。根据“CAS—R”的技术要求和规定,医护人员在患者头部的前后左右做了4个标记物。并把4个标记物输入电脑,找清4个标记点与靶点(即血肿的中心)的关系,并且根据这种关系,牢牢锁定靶点。这样,进针的深度也就固定了,针尖正对靶点,“CAS—R”将准确无误地刺中,患者就会在这至关重要的一瞬间,从死神的魔掌中挣脱出来。

    按照手术之前制定的计划,首先进行定位扫描,将9幅CT定位片经扫描仪输入计算机,“CAS—R”很快就识别出贴附于患者头部的标志物,并迅速计算出相应的三维坐标体系,电脑屏幕上显示出了靶点的位置和智能机械手臂通向靶点的轨迹路线,与手术前预先设计的分毫不差。

    在资深教授的指导下,在同事们的关注下,杨晓健拿起了“CAS—R”系统中的穿刺针,开始为患者动手术。针头是螺旋状的,它可以打碎靶点中的血块, 使淤血被顺利地抽上来。杨晓健屏住呼吸,把穿刺针扎了下去,靶点被击中了!杨晓健迅速用硅胶管换出穿刺针,淤血立刻顺着胶管涌了上来,一瞬间的功夫,30毫升的淤血被抽了上来。患者的脑压马上降了下来,患者得救了,手术大功告成。“CAS—R”同时将整个过程全部记录在存储器里面。如果需要,它随时可以将图像与数据打印出来。

    2003年月12日,是东三省医学界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日子,因为在这一天,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使用“CAS—R”无框架式机器人定向仪成功地挽救了一位生命垂危的老人,开创了用机器人治疗脑出血疾病的先河。

    刻苦努力,不断攀登新的高度

    1962年5月出生于沈阳的杨晓健是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的副主任医师,大学毕业后,他一直从事外科的临床工作。为了提高自己的医疗技术水平,他曾两次去日本学习。第一次是1992年9月—11月,他被医院派到日本进修神经外科技术。第二次是1994年5月—1997年5月,他自费到日本学习语言和医疗技术,从日本回来后,他又返回了自己原来的工作单位——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1999年杨晓健在中国医科大学神经外科系进修,在此期间,他潜心研究,写出了《帕金森病的治疗现状》和《螺旋CT三维重建在小脑扁桃体下的临床应用》等数篇论文,在内部刊物上发表,受到好评。他发明的“可调角度式颈椎固持装置”获得国家实用新型发明专利,同时获得2001年度沈阳市科教工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和2001年度沈阳市优秀技术革新能手奖。

    2002年春天,院领导让当时已经是副主任医师的杨晓健到北京的海军总医院做专项进修学习,主要学习机器人运用技术。半年以后,杨晓健学成归来。医院针对东北是脑出血的高发地区,决定投巨资引进“CAS—R”。2003年4月10日,“CAS—R”正式落户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从这一天起,这家医院拥有了国际顶级水平的高智能机器人,杨晓健凭借这个机器人,可以施展自己独特、精湛的医疗技术,成为该医院治疗脑出血疾病独当一面、年轻有为的专家。

    参政议政,尽职尽责

    身为台盟盟员的杨晓健时刻没有忘记自己是台湾同胞,肩负着要为祖国统一做贡献的历史使命。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他履行自己作为参政党一员的职责,积极建言献策、参政议政。作为沈阳市台联副会长,2003年1月,被推选为沈阳市政协委员,他积极参加市政协活动,并递交建议和提案。

    今年春天,我国遭遇了一场突如其来的SARS病的袭击,杨晓健在这场战斗中坚守自己的岗位,为抗击SARS病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他的一番话表达了作为一个医务工作者的崇高思想境界:“SARS使我们医务人员勇敢地冲在了阻击战的最前线,在成为当代最可爱的人的同时,我们真切地感受到面对危难时刻,生死抉择的考验,真真切切感到了我们不仅是医治创伤、挽救生命的白衣天使,同时也是舍身度外、勇往直前的战士,当祖国和人民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随时做好了上战场的准备,无愧于救死扶伤神圣的职责和崇高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