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国是参议 > 工作交流
陈怡贇:七年中的“三不变”与“三变”——记录两届的台盟中央协商议政论坛参赛感想
    日期: 2023-12-13      【字号      
  这是我第二次站在台盟中央协商议政论坛的演讲台上,第一次是2016年在武汉举办的第二届,至今七年有余。时间带来了成长,也给了我新的荣誉。作为一名“老选手”,我荣幸地获得了两次“最具魅力奖”(一等奖)。我可以用“三不变”与“三变”与大家分享我的参赛感想。
  “一不变”:是对台湾青年的关注
  2015年,我接受了新的“挑战”,进入到了我完全陌生的台情研究领域,为了弥补我匮乏的基础知识,那一年我埋头看了十几本台湾相关的书籍,从台湾历史、政治体制到人文社科。可能是因为自己是青年的缘故,对青年话题有很多的共鸣,于是我开始做台湾青年的跟踪研究,希望能以青年的视角来找到更多推动两岸青年融合的方向。在过去的八年里,我不断细化在台湾青年主题上的分析方向,关心他们在大陆的生活工作。两次参赛,我的主题都是围绕着台湾青年展开,为了与其他选手的演讲主题有所区隔,这次我把重心放在了台湾青年的“变化”上。
  “二不变”:是对数据质量的执着
  “我是一名数据工作者”,这是我论坛开场的自我介绍,我对数据来源和数据质量有近乎顽固的执着,这可以算是我的“职业病”,在工作中如此,在参政议政时亦是如此。多年以来,我坚持用数据说话,为了做好台湾青年的研究,我多渠道发掘可用的数据源,并借助我从工作中习得的分析手段,对数据进行再处理,使其能更好地贴切主题。我用一页页的数据讲述台湾青年的变化和未来融合的建议方向。
  “三不变”:是对准备过程的专注
  回想第二届参赛的时候,演讲稿一直痛苦地“难产”,稿件始终像是学术论文,而缺乏生动的叙述感,上海台盟的领导和机关同志都给予了我悉心的指导和鼓励,陪我演练至深夜,一遍遍地打磨演讲稿,每一次的修改建议,我都铭记于心,这些建议在我这次的成稿阶段仍助益良多。我尝试让我的演讲内容听起来更逻辑顺畅、易于理解且具有感染力。在抽签抽到全场倒数第二的时候,我考虑了当时评委们听了一天演讲下来有些疲累的可能性,于是临时在开场时加了一段23秒的视频给大家“提神”。此外,为了让自己在忙碌的工作间隙有时间背稿,我用AI语音工具把演讲稿转成了录音,在上下班的路上“单曲循环”,试图形成“条件反射”式的深刻记忆。现在看来,这些准备都是非常有效的。
  然而,七年的时间,依然是有些变化的。
  “一变”:是逐渐培养出来的自信
  作为一个典型的“i人”,演讲从来都不是我的专长,即使是第二次站在这里,直到我拿起话筒的前一刻,我依然紧张到手心冒汗。当天中午,我依然在房里紧张地背稿。但是,变化却是有的。和第二届时相比,今年当我拿起话筒的那刻,我瞬间恢复了平静,我抛开了所有的担心和不安,自信地看着评委们平稳地讲述我的演讲内容。当然,我也没给自己留退路,虽然一直担心自己忘词卡壳,但稿子并没有带上台,我逼着自己去快速应对这种突发状况,这或许也是一种“成长的印记”。
  “二变”:是更游刃有余的节奏把控
  在我看来,协商议政论坛一大难点是必须在8分钟内阐述清楚自己的观点,要有内容、有逻辑、有特色,还不能超时。在第二届的时候,很多选手的内容都特别精彩丰富,但超时也是相当频繁,当时我也面临同样的问题,演讲长度在超时的边缘游走却无力把控。今年,我在准备的时候,通过计时的方式反复试验我的演讲长度和合适的语速,试验7分钟提醒点大约需要讲述到什么位置,后面的时间才够充裕。因此,在比赛听到7分钟提醒铃时,我快速地对我接下来的演讲内容做了微调,控制住了超时的风险,学会了对演讲节奏的更好把控。
  “三变”:是更应对自如的问答环节
  问答环节是最考验选手对演讲内容的深度理解,以及个人的知识储备和应变能力的。第二届的时候我就特别怵这一环节,当时被提问到超出我知识储备的问题,我只能“答非所问”,问答表现绝不会好。但是今年不同,我有八年对台湾青年的了解基础和数据分析的经验,我对这一主题的深度认知给予了我自如应对的底气。所以,当评委提出问题的时候,我便在脑中开始飞快地组织语言,并尽可能地简明扼要且清晰地回答出来,与七年前相比,在问答环节的表现有了明显的提升,当看着评委们纷纷点头赞同时,我无比欣喜。
  七年的时间非常快,台盟中央协商议政论坛见证了我作为一名青年盟员的成长,从青涩懵懂到自信灵活,每一步都离不开台盟的培养。成长总是伴随着痛苦的,但痛苦过后便是一片新的蓝天。也希望有更多的青年盟员能闯出属于自己的蓝天,为祖国统一大业出谋划策、添砖加瓦!(文/陈怡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