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首届大江论坛 > 论坛要闻
首届“大江论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精英论坛在台湾会馆举行
来源:     日期: 2014-06-27      【字号      

  5月5日至10日,由台盟中央联络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台盟北京市委、北京市台联共同主办的首届“大江论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精英论坛在北京市台湾会馆举行。两岸政治、经济、产业、学术各界的精英人士一百多汇聚一堂,畅叙“两岸一家亲”的血脉亲情,共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大计。

  各界人士热议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全国政协副主席、台盟中央主席林文漪会见与嘉宾并指出,此次在台湾会馆举办“大江论坛”,就是希望两岸嘉宾利用“大江论坛”这一平台,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出主意、想办法,凝聚更多智慧和力量,巩固扩大两岸关系发展成果,使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让广大台湾同胞特别是基层民众都能更多享受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带来的红利。

  海协会副会长、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孙亚夫指出,对于两岸关系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认真对待,进行客观、全面、辩证的研判。正如大家都已深刻认识到的,两岸关系本身长期存在着错综复杂的矛盾,而且在前进的道路上还会遇到种种新问题,两者相互交织、彼此影响,因此它的发展不会一帆风顺、一马平川。这是可以预见的。同时,也正如大家亲身经历过的,两岸关系风雨兼程、历经坎坷,但总体是发展的,一直到这六年开创出和平发展的新局面;而且从前提、基础、动能和条件等各个方面分析,它今后还是要继续前行的。这是毫无疑义的。有这样两种基本认识,就会处变不惊,从容应对,继续前进。在当前形势下,我们会继续贯彻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重要思想及其政策主张,同时会针对形势的发展与时俱进、开拓进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重要思想及其政策主张是长期对台工作实践的结晶,并且在新的实践中被证明是正确的。贯彻这一思想及其政策主张,保持了两岸关系正确的前进方向,扩大了两岸交流合作,推进了平等协商,增强了两岸同胞共同的经济利益、文化纽带和情感连接,也打开了走向和平统一的现实道路。我们将坚定不移地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正确道路,丰富继续推进两岸关系的思路,提出新的政策主张和具体措施,并且加强和改进实际工作。

  孙亚夫呼吁,两岸同胞同属中华民族,具有与生俱来、浑然天成的共同血脉、共同文化,虽然彼此有过不同的历史经历、生活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之中,但仍然是一家人,大陆和台湾是我们这一家人的共同家园。认同两岸一家亲,是两岸同胞相互信任的渊源。树立、培育、巩固、增强“两岸一家亲”的理念,就会心心相印、守望相助,愿意理解对方而消除不必要的疑虑;就会彼此认可而感到亲近,相互认同而不愿分开,共同反对“台独”分裂势力的干扰、破坏;就会为增进两岸政治互信提供更广泛的社会支持,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增添更厚实的基础、更强劲的动力、更有利的条件。巩固和增进两岸同胞互信,还是靠交流合作,让事实说明彼此可以互利共赢、可以信赖托付;还是要靠协商解决问题,包括经济、民生、社会等方面的问题,也包括政治关系、军事安全、涉外事务等方面的问题,让事实说明双方可以相向而行、求同存异,可以建立共同的愿景。相信我们大家都会矢志不移地为此而努力。

  台盟中央副主席苏辉介绍了举办“大江论坛”的主旨和初衷,诚挚邀请与会两岸有识之士,借论坛的特色平台“论时局、叙乡谊、谋善举、献良策,以期达到汇集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理念的意见和看法,凝聚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力量和共识,共享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果与辉煌之目,促进“两岸一家亲”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孙亚夫、苏辉的讲话,得到与会台湾各界人士和大陆学者的积极回应。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教授王晓波,台南市医师公会理事长王正坤,台湾《联合报》驻京首席记者陈言乔,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院长刘国深分别发表演讲,从不同角度表达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理念的认同。

  王晓波详细回顾了美国对台政策的历史演变,并表示,真正的“二?二八之子”是台盟,“二?二八”与“台独”没有关系,所谓“台独”,是美国为实现其“以独制蒋,以蒋制共,以共制苏”的远东战略,而玩弄的把戏。美国试图维持两岸“不统不独不战不和”的所谓“现状”,但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有决心、有信心捍卫领土和主权完整。

  王正坤详细分析了台湾社会“积非成是”的现状,他表示,希望台湾社会能够跟大陆和谐发展,而且能够共存、共荣、互相帮助,建造大中国的光荣历史地位。他希望未来两岸能全方位的对话,不仅是官员对官员,而要高层、中层和基层的民众都直接对话,透过我们的生活方式和亲情友情的交流,共创未来两岸美好的和平发展。

  陈言乔从政治、媒体、青年三个方面,来分享对如何进一步深化两岸交流的思考。他表示,两岸关系定位又始终未得到政治解决,年轻人又与大陆的连接越来越疏离,岛内媒体唯恐天下不乱,导致两岸民众在遇到敏感事件时往往发生误解。他表示,中国从来都是那个“中国”,中华民国取代清朝,中华人民共和国取代中华民国,中国并没有重新被创立、被建立,但应思考台湾青年对自身政治符号的需求。

  刘国深表示,经过25年的台湾研究,冷静观察台湾内部发生的事件,认为法理“台独”是不可能的事情,并认为法理“台独”有九个不得人心:一是民进党内部无共识,二是疆域领土变更“立法院”通不过,三是有台湾“四大护法”护“宪”,四是台湾社会仍然有一股维护稳定的力量坚决反“独”,五是美国不能容忍“台独”,六是国际规则不能逾越,七是两岸关系不可能走回头路,八是大陆未放弃使用武力维护国家主权完整,九是大陆坚决不同意签字,“台独”没有出路。

  三项成果凸显“大江论坛”影响力

  彰显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主题,进一步表明推动和深化两岸关系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新的起点上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理念、新主张;2014年对台工作会议上,俞正声同志强调要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思考和谋划对台工作。2014年对台工作会议以后,台盟中央积极着手整合中央及地方盟组织具有良好基础和影响力的群体资源,同时联系长期保持合作关系的大陆专家、智库,着力打造“台”字特色的高端主题论坛,建构“固定基地+年度主题”为特色的新的交流平台——“大江论坛”。

  本次论坛筹备和举办期间,正值民进党操纵的“反服贸”学运风波干扰两岸交流,引发民众困惑。借助论坛的举办,我们适时向岛内民众展现和表达了两岸有识之士直面现实、化解矛盾、破解难题的务实态度,和继续大力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良好意愿。

  厦门大学党委书记杨振斌表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促进两岸和平统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两岸同胞共同的历史责任,也是包括厦门大学在内的广大高校和涉台科研机构的神圣使命,由厦门大学牵头成立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愿与各界朋友一起,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建言献策,积极发挥智库作用。

  推动和深化两岸关系,民心向背是关键。论坛期间,岛内各界人士分别就推动和深化两岸关系发表意见,希望大陆政府排除干扰,继续保持政策稳定,坚持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台湾前“立法委员”、台盐(厦门)进出口有限公司董事长罗志明表示,对两岸经贸合作的前景很乐观,他以台湾六合夜市从2008年以前年营业额2000万增长至近7亿元的例子,说明即使一些民众在基层选举中挺绿,但是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还是会选支持两岸交流的候选人,没有人肯否定、拒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红利,因为这关系到他们的生计。

  台湾坤鼎有限公司执行长陈冠霖表示,感谢台盟提供这样的平台,帮助台湾企业与北京市民做交流,对企业成长相当有帮助。

  台湾著名画家颜圣哲也以个人画作《锦绣山河》分别被两岸收藏为例,说明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同样是许多台湾艺术家的自觉意识。他表示,大陆的大好河山,是台湾艺术家寻找创作灵感的源泉,大陆的艺术品市场,也是台湾艺术家艺术创作的支持力量,愿意在有生之年为两岸关系发展竭诚服务。

  强化了中华文化精神纽带,密切了两岸民众情感

  两岸传统文化艺术展示周在台湾会馆举行,两岸传统文化艺术展示周在台湾会馆举行,两岸书画、剪纸、陶瓷艺术和收藏鉴赏领域的二十多位艺术家,携各自艺术精品(藏品)参展交流,展示作品数百件,其中不乏在一些重大展览、赛事中获金奖的珍品。论坛还印制了《大江论坛两岸艺术名家作品集》。台盟中央副主席黄志贤、九三学社常务副主席邵鸿出席开幕式。

  黄志贤副主席致辞说,两岸文化艺术交流心连心,加强文化艺术交流增进了两岸同胞的了解和情感,对弘扬中华文化、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此次展示周汇两岸文心、书中华气韵,很好地促进了两岸人文艺术交流,今后台盟中央将继续推进文化交流的深度和广度,努力做到设计引领、重点突出,打造两岸高端文化品牌。

  台湾著名瓷版画家李沃源,回顾了自己参加总计一百余场两岸文化交流活动的感受。从初次来大陆参加两岸文化高峰论坛及至出席本次“大江论坛”,十几年下来,一本限定盖章40次的台胞证,至今已更换了6次。他感慨道:像他这样的台湾艺术家们如此频繁地穿梭于两岸,充分说明了中华文化是两岸人民心向往之的神圣殿堂。有感于此次论坛营造的包容与开放的良好氛围(“让岛内来的朋友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李沃源语),李沃源大师不无激动地表示:他坚信未来两岸同胞一定会成为“一家人”,因为许多台湾人都和自己一样,从小的理想就是“当个诚诚实实的好学生,做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在论坛举办的书画笔会上,两岸艺术家一起参观展品,互相询问作品创作心得与技法,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于中华文化的传承中获得了精神共鸣。两岸艺术家用真草隶篆绘中华风骨,以山水松竹展民族精神,不仅吸引现场观众,艺术家之间彼此也虚心求字、求画。这些感人的场景充分说明,中华文明历经五千年生生不息,是两岸同胞共同拥有的文化瑰宝,也是两岸同胞的情感共鸣和精神纽带。

  集中展示了台盟对台工作的特色和优势

  一是突出了台盟 “上下联动、横向联合”的工作特点。台盟中央与台盟北京市委、重庆市委、江西支部通过联手举办论坛活动,实现了资源共享、成果互通,将各地方盟组织长期联系的岛内资源,纳入到盟中央的对台交流体系中来。在论坛期间,台盟江西支部主办的“海峡两岸教科书出版发行现状及展望研讨会”,台盟北京市委主办的“交流与共享”研讨会,都以“大江论坛”子论坛的形式一并举办,重庆市政协副主席、台盟重庆市委主委、重庆两岸经济研究所所长李钺锋、台盟北京市委常务副主委陈军、台盟江西支部主委何大欣也出席了论坛开幕式。

  二是突出了台盟依托乡情亲情、专精深久开展对台工作的优势特点。此次论坛,台盟充分依托盟内乡亲的岛内资源,与岛内一些新的领域的代表性人士建立了联系,如通过台盟福建省委副主委骆沙鸣联络,中国国民党中常委、“立法委员”吕学樟决定出席论坛,虽然后来因故未能出席,仍然致信台盟中央领导表达祝贺;联络部负责同志于二、三月份两次赴台南地区,依托岛内乡亲联络接洽政商、文化艺术、美食保健等界别的新朋友参加本次论坛与台盟建立联系。台湾地区“立法委员”黄昭顺,高雄市“议员”陈玫娟、黄石龙、李眉蓁、李雅静等虽未能到会,但都为本次论坛写来祝贺致词。通过发挥乡情亲情优势,台盟在统派、文教、科技、医学、工商和少数民族群体等长期联络群体基础上,又扩大了新的联络资源和对象。

  三是在公众层面集中展现了台盟积极致力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敏感度和社会责任感。本次论坛鲜明的主题,特定的时间背景以及具影响力和代表性的见解、观点,吸引了包括中央电视台《海峡两岸》栏目、海峡卫视、新华社、中新社、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台湾网、海峡之声广播电台等众多主流媒体的关注,创下了台盟举办对台交流活动媒体报道转载的新高。除以上各家媒体报道外,中国政协网、中国新闻报、网易、新浪,台湾《联合报》、香港《大公报》、《香港商报》等两岸三地的50余家重要网站媒体也都纷纷报道,向岛内各界及时宣传了对台工作的新思考,释放了大陆的善意与诚意。(邓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