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庆祝改革开放40年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叙两岸乡情 亲切又温馨
来源:     日期: 2018-12-27      【字号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了《告台湾同胞书》,宣布了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不久,中共中央发文指出:“台湾同胞有光荣的爱国主义传统,长期以来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繁荣和统一作出了卓越贡献。”明确了党对住在祖国大陆的台胞基本政策是:“一视同仁,不得歧视;同等条件,优先照顾。”  

  这些政策如春风般温暖着每位台胞的心,生活在上海的老台胞生活安定幸福,中青年台胞得到充分的教育和培养。党和政府切实做到了对广大台胞政治上充分信任、生活上关心体贴、工作上大胆放手。

  我曾是一名普通中学教师。1991年开始,我作为党外干部,被先后推荐到区文化局、区侨联担任实职,并先后兼任了台盟中央委员及市台湾同胞联谊会副会长等职务。几十年来,我立足不同工作岗位,积极参与对台工作,密切两岸乡情,促进沪台交流,让台胞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

  一家台资面包店的落地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招商引资成为上海发展经济的重要环节。在政策指引下,上海台胞积极响应,并欢迎台湾岛内和海外的亲友加入到上海的经济建设中来。

  我长期从事教育和文化工作,对经济工作一窍不通,对牵线搭桥招商引资缺乏足够认识。即便如此,我也想力所能及地作出贡献。

  1993年秋天,我有一位加拿大的台湾亲友来沪考察,上海第二化工机械厂的厂长得知后,请我帮忙牵线搭桥,让他与这位台湾亲友一叙。在征得了当事人的同意后,我安排他们沟通洽谈合作事宜。

  原来,上海这家中型国有企业为了实现产品更新换代,急于引进外资。亲友听取我的意见后,欣然表示愿与对方合作。一年后,他们成功组建了中外合资太平洋密封件有限公司,成为国内知名的生产机械密封的重点企业之一,并不断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同年一天,我偶遇两位台湾朋友从一家宾馆大门里匆匆走出来,其中一位是我熟悉的上海台胞。经介绍得知,那位来自台湾的朋友与上海一家食品厂合作成功,即将在浦东生产西点和面包,两人正为寻找第一家门市部而犯愁。我当即把他们请到我的办公地,邀请相关单位一起洽谈门面出租事宜,并于当天签约,解决了这位台商的燃眉之急。

  后来我才知道,这家台资企业是上海颇有名气的克丽丝汀食品有限公司,它是最早进入大陆的烘培产品连锁经营商之一。如今,它在上海已开设了多家营业门市部,被评为上海优秀台资企业。

  上海改革开放的成果,促进了台资规模扩大、结构优化以及质量和水平的提高,使我更清楚地看到了台资企业在促进经济增长、结构调整、扩大就业、增加税收以及两岸同胞交流交往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在新世纪到来之际,我依托相关组织和部门,多次带领外资和台湾企业界人士赴长三角地区参加招商活动,考察当地投资环境,沟通商务信息,洽谈合作项目。我身为政协委员,凡涉及台资企业的调研和视察活动,我都积极参与,注意倾听台商的意见和建议。

  我曾被聘为上海市工商行政行风监督员,每当遇到台商时,我总会主动询问他们对工商管理部门的意见,也从他们口中了解到对上海投资环境、法律保障的认可。如今,我欣喜地看到,沪台经贸合作的层次在不断提升,中央惠台政策“31条”和上海“惠台55条”正在积极落实。这些举措定会受到台湾同胞的赞赏和欢迎。

  一场在沪台胞的返乡展览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上海市台联、台盟上海市委发挥上海台胞和盟员的作用,广泛联系和团结台湾岛内和海外的近百个社团和众多专业人士,亲切温馨地开展联络联谊工作,积极促进了沪台两地企业、农业、教育、医疗、文化、福利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逐步形成了全方位、民间性、乡情化的联络体系。

  自1991年起,我在静安区文化局任副局长,又兼任市台联副会长。我常想,自己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如何才能为台胞们多做实事?怎么才能把文化工作与沪台两地的交流活动结合起来?

  当时,中华书画艺术是两岸同胞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之一。静安区有一个由离退休书画爱好者组成的书画社,我与一位热衷于两岸文化交流的台湾艺术家多次协商,筹划联合举办书画展览。我的想法得到了各方支持。之后,我去北京开会期间,联系了北京宋庆龄故居。负责人当即表示,他们正在研究宋庆龄故居对外开放事宜,非常欢迎我们去举办两岸文化交流的活动。于是,1994年国庆前,这场“台湾名家、静安老人书画联展”在北京隆重开幕。这次活动的成功举办给予我极大的鼓励。

  数年后,在一次赴台参访活动过程中,我发现,台湾接待方中有个社团建有大型美术展览馆,热心于两岸文化交流。于是,我主动向对方介绍了上海台胞艺术家、上海美术学院油画系主任廖炯模先生的成就,希望这位台湾乡亲能回家乡展示他的作品。社团负责人听了以后非常高兴。于是,经过近一年的筹划,2003年,廖炯模夫妇的作品在台湾成功展出,为上海的台湾同胞增添了光彩。

  在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的时候,我不会忘记那位英年早逝的好友、台湾著名雕塑家杨奉琛先生,他曾向北京奥运会场馆赠送并亲手安放了他父亲、雕塑大师杨英风的杰作《水袖》,表达了台湾同胞热爱祖国、祝贺祖国申奥成功的情怀。2007年他途经上海,我特邀他参加了静安区政协举办的城雕工作研讨会。他与上海的著名雕塑家和有关部门负责人畅所欲言,相互交流。当在研讨会上得知上海要建设一座“静安国际雕塑公园”时,他无比兴奋,并告诉我,没想到政协的领导们如此重视城雕事业,实在令人钦佩。

  多年来,我和上海台胞、热心于促进祖国统一的朋友们依托台联和台盟组织,认真学习党的对台工作方针政策,开拓创新,精心组织开展了台湾同胞喜闻乐见的联谊活动和两岸民间文化交流的项目,内容与形式新颖多彩,包括音乐、舞蹈交流、茶艺表演、陶艺展示、书画展览等项目。市台联每年举办的“舞动青春,唱响未来”沪台两地中学生才艺交流、“原乡杯”台胞征文比赛;台盟上海市委举办的“神州新视野,文化上海滩”沪台青年夏令营等活动,已成为上海台胞主办的特色活动。这些活动为促进两岸同胞,特别是青少年之间的心灵相通、增进乡情、真正了解祖国大陆改革开放的成果起到了积极作用。

  中华文化在两岸传承与创新,正在不断增进两岸同胞的理解与感情。弘扬中华文化,加强精神纽带,是我们两岸中华儿女的共同使命。

  一件反映台商“吐槽”的提案

  我在担任市政协第九、第十届委员期间,深刻认识到“团结民主”是人民政协的两大主题。作为台湾同胞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的爱国主义光荣传统,就必须坚持团结和民主,认真履行好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光荣职责。

  我与政协委员们紧紧依托台联、台盟组织,注意联系和团结广大台胞,充分发挥台胞们集思广益、广开言路的积极性,在人民政协这个大舞台认真履职。委员们除了为上海的改革开放、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出谋献策、撰写提案外,还及时反映了涉及维护台胞、台商权益,沪台交流合作,促进祖国统一等方面的社情民意信息。

  有一次,我听到一位台商对上海的交通管理有些意见,我觉得他言之有理,于是在十届市政协一次会议上提出了“人行道路口应设红绿灯倒计时装置”的提案,建议通过使用先进装备,让上海在交通管理的硬件和软件方面更上一层楼。不久之后,这件提案就得到交通管理部门的采纳。这位台商从电视新闻里看到了记者对我的采访,高兴地说,现在过马路的时候就会想到是我提案的成果,这让我听了倍感欣慰。

  在十届市政协四次会议上,我提交了“建议在上海举办‘台湾文化周’”的提案,建议上海在开展两地文化交流的基础上,继续扩大成果,拓宽交流渠道、增加交流的深度和广度,为沪台文化交流活动搭建更广阔的平台。比如,在各种条件成熟的前提下,举办具有影响力的“沪台文化周”活动。这件提案的办理结果为“列入计划拟解决”,并被评为市政协优秀提案。

  在担任市政协委员的日子里,我亲身体验到上海市政协不断探索创新有效的工作方式方法,加大了提案办理的力度,使这些提案尽快得以落实,许多建议被有关部门采纳。市政协领导多次带队考察在沪台资企业,了解实情,还亲自主持专题调研活动,直接听取台胞们的真知灼见,及时为台胞释疑解惑,并为在沪台商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我们市台联提交的“关于在新一轮市政改造中应妥善安置原有台资企业”的提案,经市政协的努力协调,这件提案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使所涉及的台资企业得到了妥善合理的安置,许多台商非常感动。这些事实,鼓舞了广大台湾同胞的爱国热情,增强了台胞们对祖国的认同感,调动了台胞们与祖国大陆同胞共建和谐家园的积极性。

  (作者欧国苏,系台盟上海市委直属二支部盟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