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提案:关于进一步解决失独家庭养老问题的建议

来源:研究室日期:2022-03-04 【字号      

  失独家庭的老人作为社会特殊群体,应该得到更多关注。由于失去子女照料,在老年生活中存在较多困难,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收入不高。部分老人缺少稳定、持续性的收入来源,加上子女突发意外,导致经济压力较大。
  二是生活信心不足。失独家庭由原先“三口之家”变成了“两口之家”,家庭结构发生变化,可能会导致失独家庭婚姻关系的破裂。大部分失独父母进入长时间的自我封闭状态,情绪低落。
  三是缺失法定赡养主体。失独家庭因为独生子女的去世而缺少法定的赡养与监护主体,这些老人面临着老无所依、老无所养的困境。同时,失独父母在亲朋好友中也面临着尴尬的境地,害怕被别人说是“绝户”,在自我封闭过程中也拒绝亲朋好友的照顾。在医疗方面,失独父母随着年龄增长加上长期心情消极,相比普通老人患病机率更高。
  为此建议:
  一、动态调整扶助金并成立针对失独家庭的专项帮扶基金。
  经济扶助形式在失独家庭生存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失独家庭维持日常生活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建议在国家失独家庭扶助金的标准基础上,适当调高经济扶助标准,加大政府公共财政的投入,提高失独家庭的扶助金。同时,建议成立失独家庭专项帮扶基金,主要用于补助失独家庭养老及医疗方面的花费,将社会团体及慈善组织捐赠的善款拿出一部分放到专项帮扶基金中,并对基金进行保值增值的投资运营,缓解失独家庭的生存压力。
  二、构建失独家庭多元化养老模式。
  一是不断完善社区养老服务。针对无法自我照顾的失独老人,所在社区可以提供上门服务,包括按时提供一日三餐、家庭卫生清理等。社区还可与水电气收费公司建立合作机制,实时掌控失独家庭水电气使用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及时上门处理,降低失独家庭意外发生率。二是探索推行专门针对失独家庭的“时间银行”养老志愿服务项目,招募志愿者与失独家庭进行结对,开展定期上门服务,为失独老人的生活提供更多服务保障。参加该项目的志愿者将获得志愿服务时间积分,并根据提供服务的时长兑换相应回馈,通过多元化模式,帮助老年人解决生活难题,享受和谐生活。
  三、加强心理救助。
  加强对失独家庭的心理救助及人文关怀,一方面以社区为单位,通过引入专业社工定期在社区开展失独家庭的心理讲座,必要时可以开展一对一心理疏导。另一方面依靠民间团体与社会组织的力量来帮助失独家庭,定期组织专业志愿者上门与失独父母进行沟通交流,实现精神慰藉;还可以由社区牵头驻地单位、协会、团体等组织开展一些文娱或公益活动,引导失独家庭参与,帮助这些失独父母重新打开心扉,迈入新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