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忠斌代表: 消除公共图书馆服务盲区

来源:南京报业传媒集团日期:2018-03-20 【字号      

  近年来,全国各地都在推广全民阅读,但在公共图书馆服务的人群当中,极少看到外来务工者、低保失业群体等。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图书馆学报编辑部常务副主编刘忠斌建议,公共图书馆要敞开大门,消除“服务盲区”,让这部分群众也能共享公共文化服务。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智能化信息产品已经充斥到生活的各个角落,信息获取渠道也越来越多。但刘忠斌调查发现,外来务工者、低收入困难群众主动来图书馆的人数并不多,大部分人从未进入过图书馆,也几乎从未接受过图书馆的相关服务,更不知道图书馆在借书还书之外,还能提供网络、展览、培训等多样服务。“很多人还误以为图书馆借阅图书是要收费的,认为图书馆是‘文化人’去的地方,并不适合他们。”

  “公共图书馆自身也存在问题。”刘忠斌说,公共图书馆为这部分群体提供的针对性服务较少,缺乏系统性持续的服务模式,如许多图书馆都举办过“为农民工送书”等类似活动,但这些活动基本都是临时性的,缺乏长效机制。针对外来务工者、低保失业人员等群体需求开设的专题讲座、培训或者指导性阅读也比较少。

  为此,刘忠斌建议,首先要消除外来务工者、低保失业人员享受图书馆服务的心理障碍。图书馆首先应积极走出去宣传,让这部分群众了解在图书馆能获得什么资源和服务,哪些是自己需要的。同时,图书馆要主动向他们发放一定期限内无押金的免费借阅卡、免费提供馆内计算机使用的时段、免费向他们提供一定的电子资源设备等,为他们提供更多便利。图书馆应该对外来务工者、低保失业群众等免费培训以提升其信息查询技能,通过手把手、面对面的指导,教会其查询信息的基本方法,熟悉图书馆的各类服务。此外,图书馆还可以与其他社会公益力量合作,为这些群体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今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第三十三条规定“公共图书馆应当按照平等、开放、共享的要求向社会公众提供服务。”

  刘忠斌说:“作为社会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公共图书馆承担着传播文化、开展社会教育的重要职能,理应服务好各类人群,为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覆盖做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