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海峡两岸 > 乡音乡情
赴台所感
    日期: 2011-07-18      【字号      

   68,第一次踏上台湾的土地,那个心目中神秘的南中国海上的美丽岛屿,缓缓地掀开了她的面纱,她的面容开始清晰而真切。短短十天之行,也许无法真正触摸到这片土地的内核与灵魂,但是来到、看到、听到和感受到的,对于我来说,是一个真实的台湾。

  一、割舍不断的亲情

   6月12,在成功大学读书的表妹敲开了我的房门,这个亭亭玉立的女孩子,在过去的二十多年,与我从未谋面,她称呼我姐姐的那一刹那,我有点恍惚和感慨,究竟是什么,让亲源分隔了那么久?又究竟是什么,让似乎遥远而陌生的亲情没有隔阂,如此亲切 ?这个温热的夏季夜晚,她挽着我走在校道上,讲述着她的生活,询问着我的生活,一海之隔的大陆,对于她来说,一样好奇而陌生。她曾经将奶奶在两岸的故事写成剧本,搬到了成大的舞台上,让年轻的一代,看到了在一个普通女人身上所浓缩的一段不久远的历史。今年7月,她也将踏足大陆高校,去寻找她心目中的那个大陆。

   6月13,高雄,20年前在大陆见过的姑姑骑着机车载着我,她说她从来都没有想过,我会搂着她的腰,骑行在高雄的公路上。她带我去吃小吃,为我买各种土特产,她似乎想让我把所有的台湾都带回去,我想,她想给到我的,是对远房侄女的那份爱和无法割舍的亲情。

在台湾南部这样一个政治稍显敏感的地区,姑姑说:“其实我们家二十年前就已经统一了。”事实上,任何的政治手段,都比不来亲情这种人类最原始和最紧密的联系,这也应是我们联络工作的一个重点,透过亲情去唤醒两岸共同的认知。

二、热情融洽的交往

这次的访问团参观拜访了台湾原住民协会、台南律师公会、互助会等民间机构,均受到了热情的招待。

车还离得很远,就听到了敲锣打鼓声,原住民们早就身着民族盛装,载歌载舞地在门前迎接我们了。下了车,老老少少的原住民拉着我们的手,和我们一起跳起“我们都是一家人”,“高山青”等舞蹈,很快就拉近了大家的距离。我们参观了原住民生活用品和手工制品的展示室,原住民协会林主委用幻灯片介绍了台湾原住民的基本情况,随后大家热情地自由交流。作为最“纯正”的台湾本地人,他们简单、自然、朴实,他们有着黝黑的皮肤,大而有神的眼睛,他们把自酿的小米酒捧出来,招待来自远方的朋友。在我们的交往中,没有政治,没有派别,面对面的,只是朋友。

和台南医师公会的交流中,我们参观了一所美容院和一所妇幼保健院,虽然门面不大,但是布局合理,干净、整洁,工作人员亲切、和蔼。在台湾,私营的诊所很多,也有很多德高望重的医生,一些病患几乎终身相信他们所信赖的医师。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有时候并不那么复杂,甚至可以是一种习惯。

  三、硬件、软件的对比与思考

   台湾岛给人的第一印象,多多少少有些令人失望,乍看之下如同大陆二、三线城镇的建设水准。许多房屋低矮、破旧、老化,马路狭窄,城市密度大,硬件的条件确实有限。

   但是几天的参访,让我们印象深刻的,是台湾民众综合素质之高,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与融洽。在台湾的捷运站,进出票口无论是否运营高峰期,人们都自觉地排队出入,上下电梯也如此,左行右立无需任何标语的提醒,等待地铁时,人们也仍然按等待线规规矩矩地排队,地铁上的特殊人群专座,在车厢比较拥挤时,也总有位置为需要的人空位以待。

   台湾人的善良与热情也体现在点滴的小事中,如我们站在街口拿着地图找路时,会有陌生人热情地询问我们需要什么帮助并为我们指路,我们居住在民宿时,老板会热情地把家中珍藏的酒拿出来招待客人。无论有什么大小的需要,店家、路人都会尽心帮助。

   也许硬件的建设需要几年,十几年就可以达到发达水平,但软件的建设、人的素质的提高确是长久的任务,这一点,台湾给我们很大的启示。

   四、有关两岸的统一

在台湾故宫博物院有幸看到了富山春居图的合璧,当看到分隔了360年,历尽沧桑的画卷,不禁心中澎湃,其实,任何事物的分与合都有它的客观规律,当然也要最大限度发挥主观能动性。

目前,将近十分之一的台湾人在大陆发展,两岸经贸、文化往来和各种交流络绎不绝,两岸沟通与了解的通道已经打开了,这是顺应历史潮流的,也是不可逆转的,统一是必然的趋势,也许时间还会很漫长,甚至可能经历反复,但是在中华民族子孙的统一认识下,两岸的统一必将到来。(作者为台盟沈阳市委王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