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国是参议 > 工作交流
从“三农”问题探讨泉州休闲农业的发展
台盟网     日期: 2010-03-11      【字号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发达地区为了缩小贫富差距,解决三农问题,正在大力提倡发展休闲生态农业。那么,什么是休闲农业?泉州要不要发展休闲农业?如果要,条件是否成熟?又如何发展?本文从三农问题入手,就以上问题试作探讨。

    一、泉州三农问题与休闲农业

    1、泉州“三农”问题:泉州私营经济发达,总体上农村发展较快,部分农民比较富裕,但城乡发展不平衡,收入差距拉大,并出现有我市特点的“三农”问题,如:农业方面,由于效益低,生产条件恶化,土地没人种,因此在一些县市,虽土地寸土寸金,但产生抛荒,浪费土地资源的情况;农民方面,由于文化水平不高,没有技能,部分本地农民不愿到本地企业打工,产生了企业招工难,而本地农民没事做的情况;农村方面,田园风光不再,有的还污染严重,产生了农村富裕,而生活质量下降的情况。

    2、产生“三农”问题的原因:本人认为,农业结构调整落后于社会需求的变化是”三农”问题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纵观改革开放后农业发展的轨迹,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前,农业发展迅速,农民积极性高,农村充满活力,因为当时整个社会处于短缺时期,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满足了当时人民群众生活上的物质需求.

    进入九十年代后,社会农产品供应已由短缺进入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时期,温饱问题已经解决,群众对生活的要求已发生变化,由要吃饱变为想过好,希望体验自然、放松身心,而农业没有及时调整结构,适应新的市场需求,导致三农问题的产生。

    3、休闲农业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如何调整农业结构?就是发展休闲农业,顺应社会需求。

    所谓休闲农业,是指经济较发达地区,为满足人们的休闲需求,利用农村自然资源和农业生产条件,发展观光、旅游、体验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休闲农业把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一是可以让农村土地等各种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二是延长产业链,带动农村餐饮、住宿等第三产业发展,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三是改善农村环境,恢复田园风光;四是促进资金、技术、信息等资源向农村流动,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因此是破解“三农“问题的有效措施。

    二、泉州发展休闲农业的时机和条件

    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要合时机、有条件,才能有实际效果,本人认为当前泉州发展休闲农业时机成熟,条件具备:

    1、时机合适.从泉州发展阶段看,发展休闲农业正合时宜.一是社会主要矛盾正在发生变化。改革开放之初,物质供应严重不足,我国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经过二十多年经济的快速增长,缺衣少食的时代已经过去,但现阶段出现生态环境污染、农村文化发展滞后、城乡收入差距拉大、公园绿地不足等问题,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品质,因此,人民要求提高生活品质与落后的社会生态环境是当前发达地区社会的一个主要矛盾。发展休闲农业可以逐步解决这一矛盾;二是产业层次已经提高。2008年泉州人均GDP达5016美元,进入工业中后期,根据区域经济梯度发展理论,不同地区由于发展水平不同,所处经济发展梯度也不同。梯度高低决定其产业层次的高低。泉州地处沿海发达地区,处于梯度高端,与内地相比,土地等资源紧缺,不能像内地主产区一样以种植业为主,而要发展有科技含量、经济效益高的产业,休闲农业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2、条件具备:一是城乡公路网络畅通,公交及自驾交通便利;二是假日经济出现,休闲需求增加,人们利用周末假期到农村,住农家店,吃农家菜将成时尚;三是特色经济活跃,泉州县域经济特色鲜明,安溪茶叶、德化陶瓷、惠安石雕、永春芦柑是发展休闲农业的基础;四是文化资源丰富,有海丝文化、闽南文化、宗教文化,是提高休闲农业内涵的重要元素。

    3、资金保障:泉州综合经济实力强,连续十年居全省首位,私营经济活跃,市场机制灵活,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十分有利,可为休闲农业发展提供资金保证。

    4、市场广阔:一是本地居民。根据消费理论,经济水平决定消费结构的变化,当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时,人们的休闲度假需求大量增加,2008年泉州人均GDP达5016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0420元,生活水平提高,出游能力增强,使350多万城镇居民成为今后休闲农业稳定的客源;二是200多万外来人员。他们利用周未假期,为了体验本地民俗文化,到乡村休闲放松;三是海外侨胞。泉州有海外侨胞700多万,故乡情深,都想常来来往往,感受家乡的风土人情和乡村气息;四是泉州客商。泉州经济发达,往来客商众多,他们来泉开展商务活动之余,必将乐意到乡村休闲,感受泉州的文化习俗。因此,泉州休闲农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市场广阔,是投资者的理想选择。

    三、泉州如何发展休闲农业

    近几年来,休闲农业已渐入人心,在泉州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出现了武陵农场(丰泽)、绿笛山庄(泉港)、吉隆农场(晋江)、大坪山生态茶园(安溪)等,但整体上,泉州休闲农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建议应做好以下几点:
   
    1、转变观念:要发展休闲农业,就要跳出传统农业的思路来思考农业的发展;一是要把农业作为手段,把休闲旅游作为目的,农业生产要服务于休闲农业的发展;二是发展休闲农业在一定意义上讲是包装农业的过程,必须进行商业化运作,重视营销。

    2、做好规划:发展休闲农业不能一哄而上,也不可人工造景,而要保持农业特色,师法自然,顺势引导。根据泉州自然地理,历史文化和产业结构特点,可将泉州休闲农业划分为两个旅游功能带。

    一是东南部沿海休闲农业文化旅游带。如惠安、晋江、石狮、南安等沿海县市。这些县市有着丰富的海洋乡村文化,如南音、嗦啰嗹、拍胸舞、木偶、酒文化、惠女服饰、蚵壳厝等与休闲农业相结合,让游客感受传统海边乡土文化和闽南民间习俗。

    二是西北部山区休闲农业生态旅游带。如安溪、永春、德化三个县,可把自然景观、农业生产、农副产品融入休闲农业,让游客观茶园、学制陶、吃芦柑,通过欣赏田园风光,参与农事活动,品尝绿色食品,达到拥抱自然,生态休闲的目的。

    3、政策保障:由于休闲农业发展周期时间长、占用土地面积大,因此,一要确保土地政策连续性,不能一届一个样,确保土地在一定时间内的稳定。海南就因发生规划变动、土地利用变更而导致多名台商经营的休闲农业受到很大影响;二要调整土地政策。把土地作为农民的最后保障,是一个老观念,当前的土地保障只能保障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机会,但并不能保障其生活,因为人均土地面积少,农产品价格低,农民从土地中获得的收入极其有限,土地不但不能保障农民生活,而且严重制约休闲农业的发展,因此,在较发达的泉州一些县市,可考虑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替代土地的保障制度,而把农村的土地使用权通过一定方式统一到村集体,这样可有效实现土地的成片经营,促进休闲农业发展。

    4、加大投入:发展休闲农业需要投入,而资金从何而来?必须通过加大以工补农力度来实现。办什么?

    改革开放后,虽然工农业价格剪刀差逐步消除,但粗放型的经济发展,给工业带来巨大的利润,而污染却由农村和农业无偿承担,产生了一个隐性的工农业生态剪刀差。这一事实被人忽视而客观上严重存在。因此必须加以工补农力度,推动休闲农业发展,逐步修复农村生态环境,实现工农业公平协调发展。

    休闲农业是传统农业实现机械耕作后的又一次革命,我们必须抓住当前实施海西战略的有利时机,利用与台湾地缘相近,物候相似的有利条件,加强与台湾的合作,引进先进的技术,资金和经验,推动我市休闲农业的发展,有效解决三农问题。(作者为台盟晋江支部盟员洪元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