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台湾光复70周年 > 历史回眸
抗日战场上的台籍革命烈士
    日期: 2015-08-19      【字号      

  70多年前那段日寇侵华战火纷飞的岁月里,祖国各地涌现出千千万万赤诚爱国、英勇无畏的革命烈士,不少台湾同胞在国难当头之际,义无反顾地踊跃奔赴祖国大陆战场,与大陆人民携手并肩,投入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为全民族抗战的伟大胜利和台湾光复做出了重要贡献。面对残暴的侵略者,他们或沥血孤营,或毁家纾难,或裂身银汉,或以身殉国,其血战到底的勇气,感苍生而震寰宇,其宁死不屈的气概,慑匪寇而泣鬼神。

  在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台湾光复70周年的今天,我们翻开台籍革命烈士那一卷卷尘封多年的档案,依然能真切地感受到他们在抗日战场上激烈跳动的爱国主义脉搏,耳边仿佛还回响着他们震天动地的“祖国万岁”的深情呼喊——

  林正亨——沙场血战不惧牺牲

  林正亨(1915年-1950年),台湾“雾峰林家”后人,著名爱国志士林祖密将军之子。1937年考入南京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后任国民党36军见习官。1940年1月,林正亨随第36军姚沌部在广西作战,担任第96师少尉军官。

  与日军第五师团在昆仑关作战时,林正亨及战友在日军包围中死战突围,几天粒米未进,他在枪林弹雨中被击中钢盔,仍坚持率30多名士兵浴血奋战。在子弹打光之后,林正亨顽强抗战,与敌人展开肉搏,刺倒几个鬼子后,他负伤十六处昏死过去。虽经抢救保住性命,但手部严重受损。林正亨在给母亲的家书中写道:“我的残废不算什么,国家能获得胜利强盛,故乡同胞能获光明和自由,我个人粉身碎骨也是值得”。

  之后,林正亨历尽艰辛来到重庆继续从事革命活动,并在此期间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林正亨带着20多个台湾青年回到家乡台湾开展地下工作,曾任职于“台湾省训导处警卫营”。1947年,台湾爆发“二?二八”事件,林正亨参加反对国民党当局恶政的武装斗争,并秘密加入台盟。

  因宣传组织进步运动、反对国民党当局腐败专治,1949年8月,林正亨在台北家中被捕, 1950年1月30日于台北马场町刑场英勇就义,行刑前高喊“祖国万岁!人民万岁!”,时年35岁。

  198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向林正亨家属颁发了“革命烈士证明书”。

  翁泽生——铁骨铮铮爱国不屈

  翁泽生(1903年-1939年),台湾台北人。早在青少年时代就积极参加和组织了一系列抗日爱国活动,包括“太平公学事件”、“同窗会事件”等。1921年参加台湾抗日进步团体台湾文化协会,后到厦门集美中学读书,接受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成为台湾最早的社会主义宣传者之一。

  1925年,翁泽生在上海经瞿秋白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7年,翁泽生受委派来到漳州、厦门建立共产党地方组织,并当选中共闽南特委委员。1928年4月,台湾共产党成立,翁泽生是创建人之一,并被选为候补中央委员。1932年下半年,翁泽生从广州调到上海,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党团秘书长,与陈云、廖承志等人一起指导各地工人斗争,成为中国工人运动的重要活动家。

  1933年,翁泽生被捕,后被押到台湾判刑。在长达6年的牢狱生活中,他面对日寇的严刑拷打及威逼利诱,始终坚贞不屈,用自己的生命捍卫党的组织秘密,并严词拒绝写任何“自白书”或声明“转向”,直到他肺结核严重恶化才假释出外就医。但由于长期遭受非人的折磨,翁泽生已奄奄一息。1939年3月1日,他出狱不久即病逝,时年36岁。

  翁泽生被台湾民众公认为“一位有骨气的真正的爱国者”,战友陈云、廖承志都赞叹“他到死还坚持着共产党员的高尚气节”。1976年1月,中共中央组织部在答复陈云同志时,说明翁泽生为革命烈士。

  李子秀——舍身排雷为国捐躯

  李子秀(1922年-1946年),台湾台北人,又名吕芳魁。在读“建国大学”时,李子秀和全班同学被征兵送到日本炮兵学校。1945年4月,李子秀与同乡冒险逃出军营,辗转奔赴北平。1945年6月,李子秀在中共地下党员李建波、张子建、张大中等人的协助下,被护送到达晋察冀军区所在地河北省阜平县,积极要求立刻上前线抗日,军区领导根据他的专长,决定派他去培训抗击日寇的炮兵团队。

  在抗日战场上,李子秀不顾生命安危,凭着自己对日军装备的深刻了解,多次参加地雷、雷管、炸药、燃烧手榴弹等危险品的清理排查工作,他还废寝忘食地把缴获的日文火炮教材翻译成中文给战士们学习使用,为正在发展的晋察冀军区炮兵部队贡献了自己的全部力量。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日军民为之欢腾,但没多久内战爆发,李子秀所在的部队又投入到解放全中国的战斗中。1946年2月,李子秀在进行反坦克地雷试验时不幸以身殉职,顷刻间化作万丈光焰,时年24岁。

  1984年9月,张家口市政府为李子秀重修了纪念碑。聂荣臻元帅题写碑文,高度赞扬李子秀:“炎黄子孙血沃中华,烈士英名永垂千古!”

  李克己——保卫祖国血战到底

  李克己(1907年-1933年),台湾台南人。年轻时“眼不忍睹日本帝国主义蹂踊台湾工农的惨状,痛恨日本帝国主义的凶恶”,1931年在厦门参加中国共产党。随后,由党组织派遣到闽南参加党领导的武装斗争。先后在闽南红军游击队第一支队任军医,在中国工农红军闽南独立第三团任政治部主任。并于1933年1月当选为中共漳州中心县委委员。

  李克己是一位炽热的爱国主义者,他清醒地意识到“我们的祖国现在是半殖民地,作为中国青年,尤其是台湾青年,我们只有一条出路,就是行动起来,用我们的双手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封建主义!”他本来从事医务工作,但在长期的战斗生活中坚持认真研读马列主义的军事著作,把自己锻炼成一个熟知军事、通晓兵法的优秀指挥员,并在抗日前线指挥部队屡次化险为夷、立下战功。

  1933年11月,我红三团的三个连在开往福建南靖、漳浦两县边缘的大坪山上休整,后被敌人发现,即调动部队包围我军。在形势十分紧急的情况下,李克己毅然挑起指挥重任,他临危不惧,指挥正确,最终使我军化险为夷,并创造了突围中无一伤亡、无一被俘的战绩。

  1934年5月4日,李克己参加平和县五寨战役,在同敌人肉搏的血战中,不幸被敌机打中腹部,终因伤势过重壮烈牺牲,为祖国的解放和统一献出了年仅27岁的生命。

  林伯祥——革命导师视死如归

  林伯祥(1916年-1946年),台湾嘉义人,又名林松龄。1919年随家人到厦门,后就读厦门大学。1938 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进入中共厦门工委的“厦门青年战时服务团”,率厦门青年战时服务团转战漳州、龙海开展抗日活动,组建民兵自卫队。

  1939 年 2 月,国民党当局强行解散厦青团,林伯祥回到家乡闽西明溪开展革命活动,任中共泉州中心县委青年委员、官桥区委书记和养正中学党支部书记等职,以教员身份为掩护建立党的组织。1940年7月前往武夷山中共福建省委干部训练班学习。结业后受命前往江西玉山工作,因当地党组织已受破坏,又潜回闽南,以晋江县养正中学教师的身份为掩护,先后担任中共泉州中心县委青委委员、晋江任中共泉州中心县委委员、肖桥区委书记。

  1943年秋,林伯祥到毓斌中学(今永春三中)任教务主任,他待人诚恳,性情和蔼,他的敬业精神和博学多才赢得师生广泛赞扬,被称作“百科全书”。他积极在学生中传播革命思想,在他的循循善诱下,一些进步青年先后走上了革命道路,有的人后来成为泉州地区地下党的主要领导人和骨干。

  1945年12月,林伯祥被捕,在监押的20多天里多次遭受酷刑逼供,仍然毫不动摇。1946年元旦前夕,他被押送到兴泉指挥部,当年2月24日被秘密杀害,时年30岁,临刑前他手书文天祥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为纪念这位爱国先烈,1958年,福建人民在林伯祥战斗过的永春三中修建纪念亭,由时任福建省省委书记处书记林一心题写亭名“伯祥亭”。

  台湾人民素有爱国爱乡的光荣传统,他们对祖国深深的依恋和拳拳的热爱扎根于生命的泥土之中,是与生俱来、血浓于水的真挚情感。正如李子秀经常对同乡讲的那样“祖国像大树,我们是青藤,青藤只有依附大树才能站起来生长。”回顾抗日战争的沧桑历史,台湾同胞没有缺席,他们始终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为救亡图存勇往直前,在抗日战场上以鲜血和生命证明自己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不可分离的成员。

  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两岸同胞从来都是命运相连、荣辱与共的。两岸同胞在抗战中万众一心、团结御侮,赢得百年来抵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是全体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一笔精神财富,昭示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林正亨、翁泽生、李子秀、李克己、林伯祥以及千千万万为抗日战争英勇牺牲的革命英烈身上集中体现的强烈的爱国情怀和不屈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石,是全体中华儿女发自灵魂深处的呐喊!他们所绽放出的光华将永载于中国革命的史册上,永远闪耀在两岸同胞的心目中!

  回顾历史,且看今朝,两岸同胞更应携手合作,继承和发扬革命先烈爱国爱乡的光荣传统,积极推动两岸关系稳步前进,遏制“台独”分裂活动,共同为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文/陈雅琼,系台盟中央宣传部干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