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台湾光复70周年 > 历史回眸
忆父亲何非光的战友王珏
    日期: 2015-08-19      【字号      

  2015年3月27日,被誉为"抗战剧鼻祖"的王珏叔叔仙逝了。他是我父亲在世时所念念不忘的。

  1939年来自东北哈尔滨的王珏叔叔和来自台湾的我父亲何非光在重庆交集了。

  在日本留学的父亲,得悉中日开战,立即奔往陪都投身抗战。王珏叔叔则是途经重庆,准备奔赴前线的。

  父亲此时正在中国电影制片厂筹拍他的导演处女作——抗战影片"保家乡",王珏叔叔高大英俊五官深邃正是父亲要找的代表我中华儿女对抗侵略者时威风凛凛一身正气的形象。于是王珏成为影片《保家乡》的男一号,他留在了中制开始了他的从影之路。

  《保家乡》是描写了日本侵略者在沦陷区内所施的暴行,和我军民齐心抗战,与日军拼死搏斗的故事,在艰苦的抗战年代,成为鼓舞士气增强胜利信心的励志片。同时在海外也引起了轰动,有报道《保家乡》运往英法前线,作军民战时读本。

  这年我父亲26岁,王珏叔叔20岁,两个热血青年,为了抗战的共同目标走到了一起,成为用影片作为武器在文艺战线的前沿向敌人冲刺的战友,拍摄抗战影片的好搭档。

  接着,他们又合作了后被誉为"一柄正义之箭"的抗战影片《东亚之光》,为了拍片,他们一起住到日本战俘营,一起经历在敌机轰炸时,摄影棚被炸的危险时刻,冒生命危险抢救摄影器材,一起克服了种种困难,王珏叔叔曾回忆说,当时影片由一些日本战俘参演,激怒了日本侵略者,一方面制造舆论:日军没有被俘人员,同时日军军部密电,指名要炸毁中制,日军派出12架飞机,二十四小时连番轰炸,《东亚之光》的摄影棚被炸毁,二名布景人员被炸死,摄影器材被毁坏,胶片不足……

  一九四一年元旦前夕,《东亚之光》在重庆的国泰电影院举行首映式,第二天元旦新华日报发表了该影片献演盛况的报道,指出?观众均极赞叹,咸认只有中外战争中始获产生……」

  《东亚之光》是在战时电影战线一次对敌战的大捷,对敌人起到了震慑作用,以致在日寇侵占香港后看到此片恼羞成怒,有日军人跳上台用刺刀挑破银幕……

  王珏叔叔和我父亲合作的第三部抗战影片是《气壮山河》,那是一部为了宣扬在缅甸作战的我远征军部队歼敌的英勇事迹和鼓励华侨为祖国效忠的影片。

  王珏叔叔和我父亲,用他们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抗战电影事业。

  抗战胜利后,一九四八年,王珏叔叔和我父亲到台湾,拍摄了电影花莲港,资深影评家黄仁先生认为"描写台湾原住民医疗观念由保守到进步的花莲港是何非光作为台湾人对台湾故乡的唯一贡献,台湾光复后在台湾拍的第一部片,对台湾人,台湾影史多么重要"。

  王珏叔叔和我父亲虽又回到上海,但是都有再次赴台拍片的愿望。

  一九四九年,鉴于国内局势变化,王珏叔叔决意和中制一起撤到台湾,他和当时的电检局长杜桐荪希望父亲也同行,他们为我们全家订了舱位,但当时父亲正在拍摄影片人兽之间,最终他选择了缓行留下继续完成拍摄。只将一小部分物件交由杜先生先行带去台湾,但他的缓行却成他和王珏叔叔的诀别。

  一九九七年,经历了人生大磨大难后,父亲终于在台湾电影导演李行先生和黄仁先生等不懈努力和帮助下得到返台省亲的机会。

  可以踏上魂萦梦绕的故乡土地,可以回去祭祖给父母上坟,可以见到宗亲……父亲还有更大的心愿:见到当年拍摄抗战片时的好伙伴,一起缅怀他们的战火中的青春……

  距成行前的两个月,父亲突发疾病不治,只留遗憾在人间。

  后来,见过几次王珏叔叔,喜欢听他讲述和父亲一起战斗的年代。虽然年过九旬,但他仍是精神抖擞,气度非凡。

  王珏叔叔仙逝,哀伤之余,也愿他和我父亲能在天堂重相聚,谈笑风生话当年。(文/何琳)

  (作者简介:何琳,女,1942年出生,是何非光的大女儿,北京舞蹈学校芭蕾专业毕业,分配在中国芭蕾舞团,后下放江西,80年代移居香港,以后又去加拿大定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