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BJGOV/1.0.0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BJGOV/1.0.0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专题/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六十周年/领导讲话
参政能力建设的内部动力机制与外部动力机制
 
台盟网       日期:2008-05-09
<P align=center>台盟中央 汪毅夫</P>

<P>&nbsp;&nbsp;&nbsp; 1948年,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号召“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热烈响应,公开、自觉地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从此揭开了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团结合作的历史新篇章。六十年来,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不断加强,多党合作制度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新世纪新阶段,各民主党派作为与共产党通力合作的参政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中,肩负着更加光荣而艰巨的使命,提高参政党履行职能、发挥作用的能力是亟待解决的历史性课题。</P>

<P>&nbsp;&nbsp;&nbsp; 在参政党建设的系统工程中,以思想建设为核心、以组织建设为基础、以制度建设为保障,参政能力建设贯穿全过程。参政党自身建设的成果最终都要落实到增强参政能力上,体现到提高参政水平上。加强参政能力建设,更是坚持和完善我国多党合作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在需要,是对执政党提高执政能力的有力支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P>

<P>&nbsp;&nbsp;&nbsp; 依靠什么力量推动参政能力建设,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实践问题。深入研究参政能力建设的动力机制,把握参政能力建设的规律,才能切实解决好民主党派提高参政党履行职能和发挥作用能力的历史性课题。</P>

<P>&nbsp;&nbsp;&nbsp; 参政能力建设的动力主要来源于参政党内部和参政党外部两个方面。参政能力建设的实践主体是参政党,只有调动起参政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参政能力建设成为参政党的自觉要求和主动行为,才能真正推动这一进程。因此,激发参政能力建设最主要的动力来自于参政党内部,可以称之为内部动力机制。激发参政能力建设的另一方面动力来自于参政党外部,可以称之为外部动力机制。参政能力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外部动力的刺激和支持,为加强参政能力建设营造了一个整体环境,起到了重要的助推器作用。我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一具有独特政治优势和强大生命力的新型政党制度形式,决定了参政能力建设的实践主体虽然是参政党,但外部动力尤其是来自执政党方面的动力,对于参政能力建设也起到了关键作用。</P>

<P>第一、参政能力建设的内部动力机制</P>

<P>&nbsp;&nbsp;&nbsp; 1、参政党意识对参政能力建设的推动<BR>&nbsp;&nbsp;&nbsp; 参政党意识首先是一种政党意识。政党意识是政党的灵魂,是维系成员的精神纽带,具有导向、凝聚、动员、约束等功能。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与其他社会团体和政治组织的重要区别就在于它的政党形态以及应发挥的政党功能。参政党在政治生活中体现政党形态、发挥政党功能,关键要自觉地意识到自身是作为政党而存在的,从而着力突出自己的政党功能,提高参政的自觉性。每一个民主党派的活动都应是一个政党围绕其章程为达到政治目的、维护政治利益、实现既定目标履行政党职能的活动。确立了这样的政党意识,才能为民主党派的活动赋予更深刻的意义,激励广大成员参政的积极性和提高参政能力的自觉性。</P>

<P>&nbsp;&nbsp;&nbsp; 参政党意识还是一种对参政党定位的深刻理解。中国多党合作制度的基本特征是: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各民主党派通过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等方式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和国家事务的管理,支持和协助共产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这种多党合作是执政党与参政党在政治利益一致、奋斗目标一致基础上的合作。每一个参政党必须具有其他政党不能替代的作用和特色,才具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参政党参政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和影响着执政党的决策乃至国家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找准参政党的角色定位,正确树立参政党意识,才能不断增强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与共产党共创伟业实现参政党自身的价值和政治理想。</P>

<P>&nbsp;&nbsp;&nbsp; 目前,民主党派的参政党意识虽有较大提高,但一些参政党成员政治参与的热情、政治参与的程度还不充分,政治作用发挥还不到位,政治价值的体现还不明显;一些参政党成员对参政党的产生、发展,以及与共产党通力合作、团结奋斗的历史了解不够,对参政党在政治生活中应发挥的作用和功能定位认识不清。着力培育参政党意识,对于民主党派成员以更饱满的政治热情和更坚定的政治选择开展参政活动,不断提高参政能力将产生巨大推动作用。</P>

<P>&nbsp;&nbsp;&nbsp; 2、内部运行机制对参政能力建设的推动<BR>&nbsp;&nbsp;&nbsp; 顺畅、高效的内部运行机制,对于参政党更好地释放和施展参政能力至关重要。民主党派中央组织、地方组织、基层组织、个体成员是构成参政党内部运行机制的四个主体,个体成员与组织之间的关系是内部运行机制的基本结构关系。民主党派聚集了许多优秀人才,可以通过建立各种内部运行机制来激发和集中运用党派个体成员参政的热情和智慧,从而极大地推动参政党整体参政能力和水平的提升。</P>

<P>&nbsp;&nbsp;&nbsp; 一是人才培养机制。人才是最核心、最活跃的因素,是提高参政能力的关键。参政党各级组织领导班子的领导能力和广大成员的个人素质,直接影响到参政党的整体能力和水平,影响到参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作用的发挥。规范人才的发现、培养、选拔和使用工作,实行科学管理和优化配置,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将有效锻炼和提升参政党的参政能力。</P>

<P>&nbsp;&nbsp;&nbsp; 二是评价激励机制。所谓评价激励机制,就是通过建立评价体系检验参政实效性,通过树立、奖励、宣传典型等办法激发广大成员的参政热情,以引导、激励参政能力的提高。比如,组织专家对调研课题立项和成果进行评审、分析、鉴定、汇总和筛选,以实效性为主要依据对参政成果作客观评价;设立专项奖励基金、定期评选等方式,对参政成绩突出的个人和集体给予奖励。</P>

<P>&nbsp;&nbsp;&nbsp; 三是组织联动机制。参政活动是参政党的组织行为,要集中党派成员的政治热情和聪明才智,体现参政党的群体意志。参政党的整体参政能力不是个体参政能力的简单相加,整体能力应大于个体能力之和。因此,通过党派中央与地方组织,地方组织之间,以及地方组织与广大成员之间的联动机制,凝聚整个党派的能量,整合广大成员的力量,可以更好地形成合力,提高参政党整体能力、发挥整体功能。</P>

<P>第二、参政能力建设的外部动力机制<BR>&nbsp;&nbsp;&nbsp; 1、执政能力建设对参政能力建设的推动<BR>&nbsp;&nbsp;&nbsp; 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把执政党建设与参政党建设紧密联系起来,提出要使“执政党建设与参政党建设相互促进”,为新世纪新阶段参政党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提供了一个新的观察视角,即政党互动的视角。一方面,共产党作为执政党要协助和推动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另一方面,民主党派作为共产党的亲密友党要支持和帮助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在这个互动过程中,参政党可以通过与执政党建设的比较、借鉴,获取自身建设的动力和资源。</P>

<P>&nbsp;&nbsp;&nbsp; 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已经形成了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等一整套自身建设的思想理论体系。进入新世纪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继续全面推进中共自身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上,中共中央专门作出《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从理论政策、政治思想、组织队伍、民主法制等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大力推进中共自身建设,提出“按照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这是执政党对新时代提出的要求、对国内外改革发展新形势和新任务提出的必然要求所作出的积极回应。</P>

<P>&nbsp;&nbsp;&nbsp;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既是执政党执政能力建设的行动指南,也有助于参政党参政能力的提高与强化,带动了参政党能力建设理论研究和实践的展开。2005年9月,刘延东同志在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秋季开学典礼报告中比较系统地提出要加强民主党派的参政能力建设,并对参政能力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和论述。她提出,参政党的参政能力即:着眼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不断提高政治把握能力;着眼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提高建言献策能力;着眼多党合作政治格局的巩固,不断提高合作共事能力;着眼执政党“两大历史性课题”的解决,不断提高民主监督能力;着眼参政党自身优势的发挥,不断提高组织协调能力。</P>

<P>&nbsp;&nbsp;&nbsp; 民主党派作为与共产党共同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参政党,只有大力加强参政能力建设,才能适应执政党能力全面提高的要求,具有与执政党相匹配的参政能力和参政水平,才能符合参政党的地位,拥有参政党的资格。执政党通过自身的示范激励作用,带动了参政党加强参政能力建设。在执政党与参政党的良性互动中,我国参政党能力建设的有效机制才能真正构建起来。</P>

<P>&nbsp;&nbsp;&nbsp; 2、参政环境优化对参政能力建设的推动<BR>&nbsp;&nbsp;&nbsp; 随着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日益发展,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一道创建和发展的多党合作制度正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中发[2005]5号文件)、《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中发[2006]5号文件)、《中共中央关于巩固和壮大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意见》(中发[2006]15号文件)等重要文件,以及第20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对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性质、地位和职能等进一步作出明确规定,对搞好同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政治协商,发挥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作用等进一步加以明确规范,推动了我国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不断迈向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过去的一年,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圆满完成新老交替的换届任务,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亲临代表大会致贺;中国发表首部政党制度白皮书,向世人宣示了多党合作制度广阔的发展前景;两位党外人士出任国务院正职部长。这些都是我国多党合作事业发展过程中引人瞩目的大事,也为参政党搞好政治交接、加强参政能力建设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和氛围。</P>

<P>&nbsp;&nbsp;&nbsp; 参政环境的优化对民主党派提高履职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加强参政能力建设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参政环境的优化是一个激发参政能力建设的有效动力机制。</P>

<P>&nbsp;&nbsp;&nbsp; 3、社会利益群体对参政能力建设的推动<BR>&nbsp;&nbsp;&nbsp;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人民内部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存在着具体利益的差别和矛盾。多种社会利益群体不断涌现,利益表达的愿望更加迫切,利益表达的内容更加多元化,利益表达的理性化和非理性化倾向并存。这种多元化的利益格局,使得利益整合乃至整个社会整合的难度越来越大。</P>

<P>&nbsp;&nbsp;&nbsp; 各民主党派作为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的政治联盟,代表了一部分人民群众的利益,理应发挥政治参与和利益表达的功能。民主党派所代表和联系的社会利益群体的期望和诉求,对参政党的参政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参政党只有不断加强参政能力建设,才能更加有效地反映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和愿望,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从而为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发挥应有的作用。</P>

<P>&nbsp;&nbsp;&nbsp; 综上所述,激发参政能力建设的动力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参政党内部,正确树立参政党意识、建立顺畅、高效的内部运行机制,对于调动参政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地释放和提高参政能力至关重要。二是参政党外部,包括执政党的示范激励作用、参政环境的优化、社会利益群体的期望和诉求等,都是激发参政能力建设的有效动力机制。准确把握参政能力建设的动力机制,不断加强参政能力建设,才能切实解决好提高参政党履行职能、发挥作用能力的历史性课题。<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