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2014年全国两会专题 > 提案、大会发言
关于加强农村小学建设和管理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提案
来源:台盟中央研究室     日期: 2014-03-04      【字号      

  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教育均衡发展,作出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等制度性安排,各地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农村小学教育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村小的建设和管理仍是我国教育最薄弱的环节。主要表现在:

  一是办学条件较差。通过对重庆市、辽宁省等地农村小学的调研,我们感到:1.村小教学设施简陋,音、体、美、实验仪器达标率仅为10%,基本靠“一块黑板一张嘴,一支粉笔一本书”来完成教学任务。2.食堂缺口大,仅有少数村小建有食堂,其余村小主要靠电饭煲、微波炉解决,“小锅小灶”无法满足学生用餐需要。3.学生寄宿条件差,重庆市寄宿制村小390所,其中85%的学生宿舍由教室改建,无浴室、无厕所、无专门管理人员。4.教师宿舍配备率仅为6%,多数教师只能走教,耗时耗力,影响工作。

  二是经费投入不足。据统计,重庆市2012年各区县(自治县)村小校舍建设和设施设备投入共870万元,平均每个区县投入不足25万元,约30%的村小近3年无基本建设投入。

  在公用经费上,重庆市是按照每年每生500元的标准拔付生均办公经费,全市多数小型村小全年公用经费不足两万元,有限的办公经费难以维持学校正常运转。部分学校由于区县配套偿还资金没有到位,或是因为产权关系不明确没有纳入“两基”清欠范围等原因,至今还有“普九”债务没有还清。

  三是布局不合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行政体制调整等原因,一些地方村小短时间内被大面积撤并,导致村小布局不合理,衍生出不少问题。据调查,因村小撤并原因,不少地方学生单程步行超过2小时,上学要起早贪黑“打火把”,产生新的“上学难”问题;有的村小撤并后,学生家长只好将低龄儿童寄宿在中心校,生活难以自理;一些城镇小学因村小撤并导致班额过大、负荷过重,教育质量得不到保证;撤校并点增加了学生的生活费、交通费,不少家长选择租房陪读,加重了家长的经济负担。

  四是教师素质堪忧。据对重庆市的调查,按照每班2名教师计算,重庆村小教师缺口约1800人,多数村小还实行包班教学或是复式教学。重庆、辽宁等地60%以上村小没有专职音、体、美、英语、信息技术等教师。50%左右的村小没有开设英语和计算机课。45岁以上教师占村小教师人数的65%,50岁以上教师占45%,且大部分教师由民办老师或代课老师转正而来,年龄老化,知识老化。

  我国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瓶颈”在农村,农村教育的短板在村小。加强村小的建设和管理,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内容。

  为此,建议:

  一是科学规划和合理调整村小布局。要将村小布局调整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建立生源预测机制,按照就近入学、因地制宜、尊重群众、规范程序的原则,科学规划村小布局。在人口分散、交通不便、地理环境复杂的农村地区应保留、改建必要的村小。对因布局调整造成学生上学困难、群众反映强烈的,要恢复村小办学。对不具备恢复办学条件的村小,要按照就近入学的原则建设寄宿制学校。

  二是切实加大村小教育经费投入。建立村小建设和运行专项资金,纳入年初教育经费预算。对学生人数不足100人的村小,除按生均拔付经费外, 要以校点为单位,安排“保底公用经费”,保障村小正常运转。对已经不适宜办学的村小闲置校舍、校地,按照国有资产管理办法进行转换或拍卖,所得收益全部用于农村教育。

  三是切实改善村小办学条件。将改善村小办学条件纳入农村薄弱学校改造项目,按照村小规模、生源实际状况等实际,合理确定村小投资额度和建设规模。建设学生宿舍、食堂、厕所和教师周转房等急需生活用房。根据教学需要,建好音、体、美、劳等功能室,规模较小的村小建立综合功能室,以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各地要建立村小办学标准和建设规划,明确村小标准化建设时间表和路线图,开展村小标准化建设评估验收。

  四是加强村小师资队伍建设。充分考虑村小班额小、年级跨度大等特点,按照班师比例和实际教学需要,合理确定教师编制标准。发放村小教师津补贴和交通费、生活费等岗位补助,切实提高村小教师待遇。建设农村教师周转房,减少“走读”教师。实施“村小教师定向培养计划”和“中小学特色教师配备计划”。引导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学校任教,加强村小教师培训,提升村小教师专业能力,重点补齐村小音、体、美等特色学科教师。建立中心校教师到村小“走教”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