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2014年全国两会专题 > 提案、大会发言
关于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提案
来源:台盟中央研究室     日期: 2014-03-04      【字号      

  农业面源污染是指农村地区在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过程中产生的、未经合理处置的污染物对水体、土壤和空气及农产品造成的污染,具有位置、途径、数量不确定,随机性大,发布范围广,防治难度大等特点。与点源污染相比,面源污染范围更广,不确定性更大,成分、过程更复杂,更难以控制。

  长期以来,农村地区承担着工业及城市污染转移的压力,农业面源污染严重制约农村生态文明建设。部分农村地区的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畜禽养殖和农业废弃物任意排放问题严重。“污水乱泼、垃圾乱倒、粪土乱堆、杂草乱跺、畜禽乱跑”是一些农村环境的真实写照。农业面源污染导致的农村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危害农民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当前,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农村环境的长效管理得不到体制、机制方面的保证。目前农村环保工作主要依靠项目推动,缺乏“顶层设计”。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没有像工业项目那样,有“环评”、“三同时”等制度保证。只要农民愿意,可以随意喷施农药和化肥;只要有水面出租,可以任意养殖水产品;农村污水处理费用还无法像城市污水处理那样,从自来水价格中提取,村庄污水处理费用由村集体和地方政府支付,没有形成“谁污染、谁治理”的费用承担机制;农村垃圾管理没有像城区那样,建立有效的环卫体系。

  2、农村环保投入明显不足,城乡二元结构问题在环保领域长期存在。城市发展依赖于农村提供廉价的农产品、劳动力、土地资源等,但“城乡二元结构”模式始终没有突破,农村地区缺少环境监管和污染治理机制,尚未建立健全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运行的投融资、收费体制,环境治理缺少人力、物力和财力。

  3、各级党委、政府部门“重工业、轻农业,重城市、轻农村”观念有待破除。各级党委、政府对环保工作重视不足,环保部门本身也对农村地区的环保工作重视不足。各级党委政府在环保方面的工作重心一直放在工业污染治理和城市环保方面。农村地区的环保法制建设进程和污染防治力度远远落后于现实要求。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重要部署。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农村生态安全体系的重要部分,是维护人民健康的重要保障。必须充分认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重要性、艰巨性和复杂性,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把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务求取得实效。

  为此,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领导,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纳入各级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涉农辖区各级党委、政府应树立农业循环经济理念,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为载体,整合多方资源,点面结合,综合防治。制订和完善地方农业环境保护的法律、规章和标准,促进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有机肥推广使用等,加强对农村环境的监督管理。加快农村环境保护机构建设进度,逐步建立农村环境应急预警体系,妥善处置农村环境污染突发事件。建立健全农村环境治理投入机制,充分发挥公共财政作用,坚持城乡公平原则。建立适应市场体制的环保多渠道投资机制,制定和完善生态环境补偿政策。通过财政转移支付,从政府层面上落实生态补偿政策,强化重要生态功能区的建设与保护,研究出台排污权交易的操作办法,使农村的环保资金在投入机制上得到保证。在环保系统内部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办法,允许环保部门从工业排污收费中提取农村环保专项资金,支持农村环保工作。

  2、以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为切入点,建立健全农村环境治理的体制机制。由地方政府牵头,协调农业、环保等职能部门共同开展农村环境保护与治理;理顺农村环卫管理体制,建立生产、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和处理体系,将环卫指导、管理工作深入到村;借鉴城市环卫管理模式,在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试点并逐步推广设立乡镇环卫站、村环卫组,建立乡镇、村两级卫生保洁制度和两级环境卫生定期巡查制度。加强农村环境监测和监管,建立和完善农村环境监测网络,做好农村环境监测、评估,及时掌握农村环境状况,并定期向社会公布。建立农村环境治理的激励机制,奖励和补贴回收利用秸秆、地膜、废电池的企业,在推广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工作中发放节能补贴。同时,要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列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加大其所占权重。

  3、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技术的研究和推广。一是农药污染防控技术。主要包括农药减量化技术、生物性农药替代技术、病虫草害的生物、物理与农艺综合控制技术以及农药残留生物降解技术。二是肥料污染防控技术。主要包括平衡施肥技术、配方施肥技术、环境友好型化肥替代技术、肥料结构优化技术和养分流失综合阻控技术。三是畜禽粪便污染立体防控技术。包括规模化畜禽场粪便高温连续发酵技术、粪便发酵除臭技术、畜禽粪便生物处理技术、资源化利用技术(肥料化、能源化和饲料化)和农田安全使用技术。四是农膜残留污染防控技术。包括新型可降解液膜替代技术和农膜回收利用技术,减少塑料薄膜的使用量和残留量,从源头阻断难降解型农用覆盖塑料膜造成的有机化合物的污染。同时,要把种植业和林业、牧业、渔业以及相关加工业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具有生态合理性、功能良性循环、能耗低的新型综合农业体系,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三大效益统一。

  4、加强宣传教育,推动农民积极参与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相对于城市居民,农民受教育水平相对偏低,长期形成的一些落后生产生活方式造成了农村环境的污染。要切实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除了各级政府的努力,更需要提高农民环保意识,改变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群众的主动性。电视、广播等农民喜闻乐见的新闻媒体应加大对农村环保工作的宣传教育,推动农村环保的公众参与,引导广大农民自觉保护农村环境,形成良好的卫生、文明、健康、符合环保要求的生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