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2014年全国两会专题 > 提案、大会发言
关于让西南联大历史文化成为两岸共同精神纽带的提案
来源:台盟中央研究室     日期: 2014-03-03      【字号      

  西南联大,全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是中国抗日战争期间由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私立南开大学迁入云南联合组成的一所综合性大学。在艰苦的环境中,西南联大高举“爱国、民主、科学”的伟大旗帜,为中国乃至世界培养了大批杰出的人才,铸就了中国乃至世界教育史上的不朽丰碑,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及中国抗日战争史上均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被誉为中国教育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陈省身、吴大猷、吴有训、华罗庚、陈寅恪、闻一多、朱自清、冯友兰等一大批名师巨匠,鼎力治学研究,坚持为国育才。无数从这里走出的学生,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中国“两院”院士中有联大师生173位;国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23名获得者中,联大师生有8 位;杨振宁、李政道获诺贝尔奖,黄昆,刘东生、叶笃正、吴征镒、郑哲敏先后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此外,还有大批人文社会科学的杰出人才及党和国家各级领导。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自1938年5月开始上课,至1946年5月3校分别迁回原址,师范学院留昆独立设院,改称昆明师范学院,1984年更名为云南师范大学。由此,西南联大“刚毅坚卓”的精神在云南的红土地上扎根,茁壮成长。西南联大贯穿于第二次国共合作期,其“刚毅坚卓”的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团结抵抗外敌入侵的爱国精神。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云南调研时指出,要挖掘和保护好西南联大这一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弘扬西南联大精神。

  因此打造西南联大历史文化名片的意义与价值远远超出了教育的领域和范畴,它不但具有国内和国际的双重影响力和感染力,更重要的是,它是中华民族在最危险的时候迸发出的一种核心凝聚力的完美体现,正是这种凝聚力和向心力铸就了联大的奇迹和辉煌。可以说,打造好西南联大历史文化名片就是凝聚两岸历史文化,共同塑造民族精神财富。2012年,西南联合大学建校75周年纪念大会在清华大学举行,西南联大各届校友共八十多人出席纪念大会。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云南师范大学和台湾新竹清华大学的领导和师生代表出席纪念大会。而台湾新竹清华大学也是首次出席西南联大纪念会。2013年,由云南师范大学发起,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云南师范大学四校共同举办的“西南联大讲坛”在云南师范大学正式开讲。至今六讲的主讲人均是世界顶级学者或政界、商界精英,有原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皮萨里德斯,泰国前总理川?立派,杨振宁,林毅夫等。西南联大讲坛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界一流的学术交流平台。

  西南联大在台湾的认知度也很高,台湾“中央研究院”的班底很大一部分来自西南联大。1948年“中央研究院”还在大陆时,第一届院士81人中,就有27人是西南联大教授,这些人后来很多都到了台湾参与了台湾“中央研究院”的建设。其中胡适和吴大猷分别于1957年和1983年出任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西南联大成为联系海峡两岸天然的人文纽带。其办学精神和教育理念得到广泛认同。而现在的台湾的青年一代学生来大陆参访交流时,也常常会谈及西南联大。

  西南联大建校时,由原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出任西南联大常委会主席,并一直主持实际校务,而原北大校长蒋梦麟、南开校长张伯苓、以及1946年北大复校后的校长胡适任常委。1955年,梅贻琦由美返台,到台湾创办台湾新竹清华大学,蒋梦麟也参与创办。今天的台湾新竹清华大学,已发展为台湾四大名校之一,它与清华大学和西南联大有着不可割舍的联系。

  当前对于西南联大历史文化遗产的挖掘,存在还存在很多问题,一是相关各界没有形成合力,缺乏国家层面的共识和推动力;二是西南联大旧址的保护亟待加强;三是围绕“西南联大”这一文化品牌的交流渠道需进一步拓宽;四是对西南联大对历史的贡献和意义宣传不足;五是以西南联大为载体的对台文化、教育交流缺乏系统性和未形成常态化;六是随着西南联大老校友日渐高龄,这一载体的“见证人”作用将更空白。对此,建议:

  第一,进一步扩大西南联大在两岸间的影响力,使其成为两岸共同的精神财富。当前,两岸文化交流已进入深化发展阶段,建议由教育部牵头组织,云南师范大学、清华、北大、南开四校共同成立联席会议,常设机构可设在云南昆明。通过举办国家级高端论坛和研究所的载体,不断扩大西南联大在两岸的影响力和两岸特色人文交流的天然纽带。

  第二,加大对西南联大旧址的保护和开发工作。西南联大的旧址是西南联大精神传承的落脚点和重要载体,因此其旧址的保护和开发刻不容缓。建议相关国家部委增加资金支持,对已经拆除的故居采用建立“西南联大著名人物博物馆”的方式进行补救,纳入西南联大旧址规划。将西南联大所在的龙泉古镇打造成西南联大历史文化小镇。

  第三,努力提升西南联大的交流层次和品质。联席会议共同承办西南联大校友会和建校庆祝会活动,并可邀请台湾新竹清华大学和西南联大台湾校友会参加。利用梅贻琦先生诞辰、逝世等纪念日,开展梅先生治校理论研讨会等活动,亦可邀请台湾教育界参加。组织类似“西南联大对两岸科技发展的影响”的两岸西南联大院士级校友的座谈,探索建立两岸科学界的高端交流机制。

  第四,增强西南联大历史的影响力。建议教育部将西南联大历史更多地写入中小学历史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