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台盟揽要 > 现任领导 > 林文漪 > 领导讲话-林文漪
建设“海峡经济区” 构筑两岸共同家园
台盟网     日期: 2008-12-23      【字号      

全国政协副主席、台盟中央主席 林文漪

    海峡西岸与宝岛台湾有着源远流长的不解情缘。海峡西岸地区的主体福建省与台湾一水之隔,有着独特的“五缘”优势:两地地缘近,福建是大陆距离台澎金马最近的省份,福建平潭岛距离台湾本岛新竹仅68海里;血缘亲,80%以上的台湾民众祖籍在福建,在闽定居的台胞和台属人数占大陆各省定居台胞和台属人数的2/3;文缘深,台湾文化根植于福建文化,台湾的民间习俗、信仰、戏曲、艺术等都是从福建传承过去的,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等传统文化在台湾影响广泛;商缘广,闽台商贸往来历来十分密切,台湾是福建的重要经济贸易伙伴;法缘久,闽台政治法律关系渊源深厚,自宋朝在台湾设立行政机构,到1885年台湾单独建省之前,台湾归福建管辖,是福建的一个府,即使台湾建省时,还称作“福建台湾省”。

    依托这种“五缘”优势,近年来,海峡西岸与台湾的经贸合作不断扩大、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直接“三通”取得突破。海峡西岸在联系两岸同胞、密切两岸往来、发展两岸关系中发挥了独特作用。

    为了进一步了解海峡西岸地区推动两岸交流合作的做法和经验,今年,台盟中央赴福建省开展了为期10天的考察调研。通过考察调研,我们深切感受到了海峡东西岸之间独特的“五缘”优势。

    在“漳台族谱对接”展览馆,我们看到,展出的漳州、台湾两地民间族谱近700册,记载了各姓氏5万多由漳州迁往台湾开基祖的资料。包括漳州在内的福建先民跨海开台,传下一脉脉子孙后裔。中国姓氏以一种血缘文化的特殊形式清晰地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

    在厦门大学与台生座谈时,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台湾青年对祖国大陆有着一种天然的亲切感。特别是随着国家综合国力的日益增强和两岸交流的广泛深入,祖国大陆的传统文化以及不断提高的科技教育水平,对台湾青年学生的吸引力越来越大,来祖国大陆高校求学的台湾学生也越来越多。许多台湾青年已经把祖国大陆作为发展成材、实现理想之地。

    在泉州南安石井对台(金门、澎湖)客、货运码头,我们了解到,当前,福建沿海与金、马、澎的直接往来不断拓展。通过闽台直接航线,两岸的人员往来快捷方便,经贸合作频繁热络,曾经的“原乡”是如此地近在咫尺。

     在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我们看到,闽台农业合作既推动了福建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和升级转型,也使许多台资农业企业转移到大陆后受益于当地的丰富资源和广阔市场,从而焕发出了更加旺盛的活力。闽台经济在合作中双双受益,并在不断深化中有了进一步扩大合作的需求。

    目前,以海峡西岸为重要衔接区,两岸经贸关系和人员往来发展迅猛,台湾海峡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已显露端倪。据测算,台湾、福建、浙南地区、粤东地区以及腹地江西中东部共同构成的经济板块,面积约29万平方公里,人口为1.14亿,人均区域产值为4900美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两倍,已经达到世界银行上中等收入经济体的水平。但是发展潜力还很大,与有着35.7万平方公里面积和8237万人口的德国相比,经济总量还相差约4.5倍。

    为了进一步促进两岸融合、扩大我国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完善全国区域经济布局,我们建议,以海峡西岸的发展为起点,发挥跨海效应,两岸携手共同构建一个以海峡西岸的福建、东岸的台湾为主体的“海峡经济区”。

    “海峡经济区”的范围可以包括东岸的台湾、西岸的福建以及浙南地区、粤东地区、腹地江西中东部。初步考虑,构建“海峡经济区”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一是构建“海峡经济区”,从两岸经济互补角度看,可以为台湾依靠祖国大陆拓展经济发展空间提供载体,不断加强两岸区域经济分工与合作,提高两岸经济一体化程度。当前,两岸间的法律制度、经济体系、科研体制、教育制度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异,迫切需要探索两岸深化融合的途径和方式。在这些方面,“海峡经济区”可以先行先试,围绕两岸直通、两岸研发平台共建、两岸科技人才交流、两岸教育资源共享等问题进行有益的制度实验,作为两岸经济社会一体化的试验基地以及祖国和平统一的结合部。
    二是构建“海峡经济区”,可以推动台湾海峡地区与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是在当今经济全球化与地区合作趋势下我国参与全球经济竞争与合作的重大举措。特别是“海峡经济区”地处东北亚板块和东南亚板块的结合部,在东亚经济走廊结构中起着联系和沟通南北方经济的重要作用,对于进一步推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不断扩大我国的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具有战略意义。
   三是构建“海峡经济区”,可以为中部崛起、西部开发提供一条便捷的对外开放综合通道,并逐步形成从环渤海湾到珠江三角洲整个东部沿海一线的完整发展布局。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区域经济布局呈现新的发展态势,以行政区划为主体的经济管理模式逐渐被打破,以经济关系为纽带的区域经济协作日益得到加强。海峡西岸与东岸进一步密切互动,联手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将成为继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经济区之后中国又一重要的经济繁荣区和新的增长极。

    近日,台湾当局通过全面扩大“小三通”方案,各项投资限制也得以松绑,人为的两岸经贸政策障碍正在逐步减弱,两岸周末包机以及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同时顺利启动。台湾当局还表示可以讨论评估金厦通水以及建筑金厦大桥的构想,促成“厦金生活圈”。随着台湾政治局势变化对两岸经贸合作带来的推动作用,海峡两岸建立更为紧密的经贸交流合作机制,共建一个“经济互补、产业循环、通道顺畅、文化融合”的“海峡经济区”,形成循环经济体,共同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已成为大势所趋。

    我们认为,“海峡经济区”的发展战略可以重点放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做好科学规划,将“海峡经济区”规划建设成为两岸自由贸易的试验区,通过两岸协商开展自由贸易试点,逐步实现东、西岸之间投资贸易便利化和全面的经贸合作;其次是在“海峡经济区”试行更加宽松灵活的两岸交流合作政策,包括两岸经济整合政策和文教合作试点,以及探索赋予“海峡经济区”内的福建省以及部分重点地市更大的管理和审批权限,稳步扩大这些地区口岸管理和地方性对台文化交流合作的自主权,推进办证签注、部分审批服务的属地化管理;最后,也是最关键的,是要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海峡经济区”产业发展支撑体系,可以重点推进两岸现代农业、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等高技术产业、文化创意产业以及港口经济等四个领域的产业对接和互动发展。

    海峡天堑阻不断两岸携手合作、共谋发展的历史潮流。跨越海峡,用经济的吸引力、文化的凝聚力、三通的推动力来建设“海峡经济区”,必将进一步促进两岸经济社会的融合,构筑一个两岸同胞的共同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