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台盟揽要 > 历史发展
第二节 参加国家政治生活
台盟网     日期: 2006-11-08      【字号      

  1982年9月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召开以后,经济体制改革迅速地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全国改革的重点由农村逐步转向城市。其他领域的改革也迈出了重大的步伐。1986年,中共中央批转的中央统战部《关于新时期党对民主党派工作的方针任务的报告》(即中发[1986]19号文件)提出:“发展和完善多党派合作的政治制度,充分发挥民主党派的监督作用,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这个文件还明确了“各民主党派既不是在野党,更不是反对党,而是与我们党亲密合作的友党”。从此,我国各民主党派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更加突出,工作也越来越活跃。

  从1979年到1986年底,民主党派领导人出席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召集的各种协商会达33次。

  1984年10月12日至19日,中共中央邀请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及无党派人士,举行座谈会,征求对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将要讨论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决定草案的意见。苏子蘅代表台盟发了言,李纯青、田富达、林盛中、钱福星参加了座谈会。12月25日至29日,台盟总部召开三届二次理事会,专门学习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并讨论了台胞如何为经济体制改革服务问题。1985年,台盟领导人在中共中央举行的座谈会上,就《关于第七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和中共中央领导机构新老交替的人事安排问题以及全国人大六届四次会议,全国政协六届四次会议有关事宜认真地参加了讨论,发表了意见。1986年4月16日,台盟总部三届三次理事扩大会在京召开。会议作出了《关于认真学习和贯彻全国六届人大四次会议和六届政协四次会议两个大会精神的决议》,号召全体盟员,积极为“七五”计划的实现贡献力量。9月29日,台盟总部召开三届十二次常务理事会,学习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并号召台盟成员积极投入精神文明建设。1987年9月25日,中共中央邀请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及有关团体负责人和部分无党派人士、党外知识分子、民族宗教界人士举行了为期一周的座谈会,征求大家对中共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将向中共十三大作的工作报告稿的意见,苏子蘅参加了座谈会。

  全盟372名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其中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40人)注意调查研究,积极献计献策,提案600余件,其内容涉及对台政策、经济改革、物价工资改革、教育体制改革、环境保护、医疗保健、城市规划等。肝胆相照的精神推动着政治协商向更深层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