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海峡两岸 > 乡音乡情
对跨越海峡握手的思考
    日期: 2005-07-27      【字号      

    4月26日至5月3日,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团访问大陆,先后访问了南京、北京、西安和上海。这是两岸人民期盼已久,国际社会瞩目的大事,毕竟56年后的今天,国共两党跨越浅浅的海峡的握手,实现了和解,相逢一笑泯恩仇,这是跨世纪的握手,是历史的衔接和延续,历史的回顾和展望,使两岸关系发展翻开新的一页。大陆高度重视这一历史性的访问,精心安排,规格空前,展现诚意,欢迎热烈,两岸和国际媒体进行了广泛、真实、透明、公正的的报道,访问已取得圆满成功。这次访问,将使两岸结束敌对状态,缓和两岸气氛,签定和平协定;开启协商程序,建立协商机制,影响两岸政策;两岸民意支持,国际社会肯定,符合时代潮流;台独势力受挫,泛蓝士气大振,两岸互利双赢。这次访问将载入中华民族史册,这对两岸关系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访问前后,国民党和连战的声望显著提升,而民进党和陈水扁的支持度明显下降,岛内5月5日的民调显示:民众对国民党满意度43%、民进党26%、亲民党25%;对连战满意度44%、陈水扁34%、宋楚瑜34%。
   
    一、握手的背景——两岸关系发展的必然,顺应国际社会期待的必然。

    1、民意压力—岛内“立委”选举民进党落败,求和平、求稳定、求发展仍是台湾的主流民意,民进党企图证明“总统”选举合法性、实现全面执政破灭,长期执政增添变数。

    2、大陆压力—大陆综合国力、国际地位空前提高,《反分裂国家法》出台震慑了“台独”分裂势力,胡锦涛的四点意见,充分表达善意,得到两岸和国际的认同和支持。

    3、经济压力—两岸交流合作取得丰硕成果,台商在大陆投资超过6万项目,合同金额近800亿美元,实际投资约400亿美元;两岸间接贸易累计超过4000多亿美元,台湾对大陆的贸易顺差累计2700亿美元;2004年两岸贸易额达到780亿美元,大陆是台湾最大的贸易顺差来源地,大陆又是台湾第一大出口市场。岛内对大陆依存度突破25%。岛内经济不振,债台高筑,台湾前途在大陆。

    4、国际压力—国际一中格局稳固,台湾“外交”告急,普遍肯定《反分裂国家法》,积极评价接触交流,反对改变现状,保持台海稳定。特别是美国在反对“台独”,保持台海稳定上给予台湾当局施加相当压力。

    5、选举压力—5月14日,岛内“任务型国代”选举;7月16日,国民党直选党主席;12月3日,县市长选举,这一选举对2008年的“总统”选举有相当影响。为赢得选举,各党派纷纷打“两岸牌”,以争取民众的认同和支持。

    6、绿营压力——绿营特别是执政的民进党要“制宪”、“正名”,推动“法理台独”,把两岸关系推向战争的边缘,这是两岸人民都不愿意看到的;民进党实行“绿色恐怖”,抹黑抹红蓝营,分化瓦解蓝营,蓝营感受到危机,蓝营特别是国民党,要寻求突破,寻找新的平台。亲民党紧跟,新党主席郁慕明表示将“接二连三”来大陆访问(拟于6-7月),两岸共存共荣,互利互惠,推动两岸关系发展,这都会给执政的民进党以巨大的压力。
   
    二、当局的方向。

    民进党应为未来反思:“台独”、“一中一台”、“一边一国”对台湾人民究竟有什么好处?为什么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不做,而一定要去做一个看人家脸色办事、奴颜卑膝的外国人走卒?为什么对外国人的一言一行都逆来顺受、而对自己同胞的善意和诚意却充耳不闻、视而不见?为什么口口声声台湾人民利益,而一桩桩、一件件做的却违反台湾人民利益?为什么一味强调大陆不了解台湾人民的心愿和感情,而自己却从来不考虑大陆人民对台湾人民的心愿和感情?为什么一定要把中国历史上历代反动统治者对台湾人民所造成的不幸,都跟今天祖国大陆的政府和人民挂钩而不能正确对待?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们呼吁:民进党应抓住当前两岸关系缓和的契机,放下“执政党”身段,放下“台独”历史包袱,为绝大多数台湾人民着想,毅然回归“九二共识”和“一中原则”,恢复两岸的接触和商谈,最终实现两岸的大和解,为中华民族的统一和复兴而奋斗。
   
    我们高兴的看到,连战的“和平之旅”获得圆满成功,得到两岸民众的高度肯定和评价,65%的民众认为是和解、对话,和平、双赢,有助于两岸的改善。媒体认为连战的“和平之旅”踏出了四条路,即为两岸探“和平之路”;为台湾前途找“出路”;为国民教育发展寻“生路”;为台湾经济觅“活路”。台商看到曙光,对未来充满希望。同时,获得国际社会的普遍理解和支持。美国高度关切,认为这是两岸历史性的转折。然而,岛内民进党和台联党给予负面评价,可以说是“气急败坏”,“百般刁难”,深感危机。民进党提出《政党访问“中国”决议文》的“三要”、“三不”的限制。李登辉更是睡不着觉,他说什么,连宋访大陆,不仅原则、身份、时机、对谈方式和地点都不对,也突现政府公权力不彰。认为连宋出访是他“一生中碰到最大的危机”,严重程度远超1996年的飞弹危机,他鼓动“台联”等人马在26日去机场抗议连赴大陆,造成了“流血事件”。他还呼吁要美日介入两岸问题。同时,“台联”为了表达对“扁宋共识”和对“连宋访问大陆”的放行,决定与民进党决裂,在“任务型国代”、“县市长”等选举中分道扬镳,并大量吸纳民进党党员入“台联”。他们“批连访宋堵陈”,炮轰陈是“政坛陈世美”,“正名制宪 “是真骗票、假改革”。陈两面不讨好,民进党基层酝酿5月20日要罢免他。现在,岛内的“红帽子”已经不管用了。

    民进党在前后有“戏曲性”的变化,“党府院”调子也不尽相同,看出民进党的混乱和不知所措。特别注意的是陈水扁对连战访大陆产生的尴尬和无奈,在态度上产生180度的变化。如开始持批判态度,称此次访问是“时空错乱”,说什么“九二根本无共识”,“国民党输掉大陆,这次要输掉台湾吗?”,“北京与在野党接触完全无效”。而在连战出访前通话时他主动提及“九二共识”,称“政府没有否认九二会谈的内涵,但否认九二共识”,并预祝访问“顺利圆满”,态度给予了肯定和祝福。他还说,连宋到大陆是为他“投石问路”,他在出发前往南太平洋之前向连战释出善意,不仅指“连胡会”新闻公报未触法,还盛赞连‘谨守分际’,5月2日,陈水扁借着访南太平洋国家马绍尔的机会表示,“只要在民主、和平、对等的三原则下,两岸协商大门将永远敞开,同时及早建立军事互信机制。” 并透露4月20日曾与宋楚瑜“二次会谈”,并委托宋传达有关的信息。他并邀请胡锦涛主席和江泽民先生访问台湾。台湾“行政院长”谢长廷2日晚间表示,连战和宋楚瑜从大陆带回来的意见,好的部分还可以作为民进党执政当局施政的参考。外界解读为这是对“胡连会”五点共识的响应。外界有的评论:这是陈以执政当局的角度有意购买“和平之旅”的入场券,有意贬低连战访问的作用,进一步分化瓦解泛蓝政营,两岸和解增加想象的空间。这些动作与民进党之前批判态度迥异,让‘府院党’参与决策者颇感诧异,使绿营基层出现强烈反弹,党内‘立委’甚至痛批:‘党已精神分裂’,搞得他们“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我们希望,不久的将来,陈水扁能够访问大陆,开启两岸关系的新篇章,做一个扬眉吐气的中国人。

    三、两岸的展望——前途光明,道路曲折,任重道远,大有可为。

    1、建立党对党的协调机制,启动了协商程序,这是大势所趋,阻挡不了,青山遮不住,必竟东流去。

    2、当局担心失去主动权和民意支持,担心失去美日支持,虽然不甘心,搞些小动作,但不敢踩红线,民进党内有分化可能。

   3、台独分裂势力强力反弹,制造事端,歪曲、污蔑大陆,声称与民进党决裂,死抱“独立建国”的旗帜。不要疏忽分裂势力对“胡连会”的反扑。

    4、美日对两岸的和解并不真心支持,还要制造一些摩擦和矛盾进行约束,“和解”不能走得太快。注意美日鹰派企图消弱出访的意义,称是孤立陈水扁,主张所谓没有前提的“政府对话”,故意制造问题。

    5、两岸经济、文化等交流交往将会暂时的紧缩,但不会很长,这不符合台湾民众的切身利益,不得人心。

    6、国亲的整合令人担忧,国民党已经一分为四,主席直选在即,是否圆满成功,影响对执政党的制衡。

    7、兑现承诺十分重要,是争取台湾民心的关键所在,妥善处理好遗留问题,为台胞多办实事,多办好事。

    8、两岸的“大陆热”兴起,交流互访热络,经济联系更加密切,台胞逐步减少对大陆的误解,两岸协商的大门恐怕会越快越大,两岸关系的发展会有光明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