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海峡两岸 > 文苑撷英
感受宝岛社区营造的独特魅力——记台盟上海市委“加强城乡社区建设”课题组赴台交流活动
    日期: 2014-12-22      【字号      

  2014年10月14日至20日,由台盟上海市委秘书长李碧影为团长的上海社区干部赴台交流团一行10人,就“加强城乡社区建设”课题深入台湾岛内进行为期7天的参访交流。来自浦东新区陆家嘴街道、黄浦区瑞金二路街道、徐汇区长桥街道、杨浦区大桥街道的社区干部参加了此次参访交流活动。

  在台期间,交流团一行先后走访参观了新北市金瓜石社区、嘉义县新港乡顶菜园社区、台南市七股龙山社区、台南市王城西社区、屏东牡丹东原社区、屏东市新兴社区和华山社区,考察了台湾城乡特色发展协会、高雄市长春老人关怀协会、屏东市公所等单位,深入了解台湾基层社区对历史和民俗文化的发掘保护、对生态环保的重视与治理,以及广泛依靠民众共同营造温馨和谐家园的有益经验。

  在参访过程中,交流团团员与台湾社区有关人士举行座谈,参与志工体验活动,并且欣赏了不同风格的社区文化作品和歌舞节目展示。此外,还与中华两岸商贸协进会、台北市浦东同乡会、台南市体育总会、屏东市退休公教协会等团体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交流,增进了两岸新老朋友的情谊。团员们一致表示,此次参访活动收获较大,台湾浓郁的人文环境以及守望相助、共建幸福的社区建设(台湾称社区营造)理念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一、总体印象

  这次考察的社区,有位于城市市区的,也有农村的,更有大山深处的原住民部落。从台北一直向南,我们所到之处,都受到当地有关方面的热情欢迎和礼遇,真切感受到两岸同胞之间的深情厚谊。同时,通过坦诚的沟通,对台湾地区的社区建设情况有了一定了解。

  1.注重发掘社区传统文化与历史

  走访台湾的社区,让我们印象最为深刻的莫过于当地民众对于历史文化的尊重和传承,大到中华民族上下几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小到只有百十年的金矿文化、乡土文化等。他们以文化为魂,使之贯穿于社区建设的全过程,成为一道独特而有韵味的风景线。新北市金瓜石社区和嘉义县新港乡顶菜园社区是两个比较典型的例子。

  金瓜石社区地处依山傍海小山城瑞芳镇,早年因产金而闻名,号称“东亚第一金都”。在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里,它从繁华陷入没落萧条,成为一片废墟。后来,随着艺术家们的文化创意,原有的金矿遗迹被逐渐开发出来,吸引了大批游客前往参观,成为闻名遐迩的特色文化社区。

  同样,“重返荣耀”的顶菜园社区也是因为及时发掘和保护文化遗产,打造了“专属于古笨港风味的原乡之旅”。由于社区发展协会理事长陈明惠等人20多年的坚持不懈,终于“把故乡找了回来”。“台糖板头厝火车站”在当年原址上依旧貌重建起来,以“探赜古笨港精彩两条路”为主题的怀旧旅游受到游客追捧,原本没落的社区重新变得人气旺盛,年轻人纷纷返乡从事与旅游相关的服务工作。正如陈明惠理事长与我们座谈时讲到的,“每一个地方都有它独特的魅力,社区营造就是依托于社区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将之发现和弘扬起来,从而推动社区的经济发展”。

  2.注重保护生态和自然环境

  宁静、优美、整洁,是我们对台湾社区的另一个直观印象。

  屏东牡丹东原社区的台湾族部落首领告诉我们,“人类善待大自然,那么大自然就会给你加倍的回报”。我们看到,当地居民一如既往,以图腾的方式保持着对大自然的崇拜和敬畏之情。他们为了保护上游水源的水质,毅然放弃具有良好经济效益的稻米种植,改为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确保把优质的水土留给子孙后代。

  经过多年的宣传,台湾地区环保理念早已深入人心,保护生态和自然环境成为民众自觉的行动。比如我们参访中了解到的实例,台南七股龙山社区居民为了保护周边的生态环境,积极争取公部门的支持,抵制房产商的无序开发,守住了一片海边渔村的宁静。还有,屏东新兴社区居民在社区发展协会总干事黄文长的带领下,经过多年努力,开辟开心农场、改造生态池,成功解决了养猪带来的污染问题,共同营造了一个宛如生态公园的社区环境。

  3、注重发挥民间组织和居民主体作用

  台湾地区的社会组织较为发达,社区发展协会等各类社区组织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组织构架,可以独立地运用民间力量服务社区居民,在社区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高雄市的长春老人关怀服务协会,我们认识了协会创始人、现任总干事的庄廷雄先生。他向我们介绍了协会的基本运作模式。据介绍,有关社区服务协会都是由民间自发成立的法人团体,经过选举产生理事长、总干事等人选,个人和团体均以会员形式缴纳会费入会。一方面,协会以慈善义卖、募款等形式获得善款;另一方面,协会不遗余力宣扬“恒心、爱心、热心、贴心、用心”精神,传播“感恩、关怀、服务”的思想,积极招募和培训各类志工(志愿者)。

  志工们没有分文酬劳(包括理事长和总干事),为了社区建设发展,有些人还自己掏钱、出地补贴。如,顶菜园社区理事长陈明惠将家族的部分土地捐出来用于公益事业,新兴社区总干事黄文长将自己经营的超市收入用于社区建设。在领头人的示范下,居民们纷纷尽己所能为投入公益活动,为建设美好家园奉献力量。

  4、注重感恩教育普及人文关怀

  在与台湾民众交流时,我们明显感到所在地居民的精神状态都很好,脸上常常洋溢着发自内心的笑容,他们视自己的社区为“生命之根”,滥美之词溢于言表。

  台南市王城西社区发展协会有一首《感恩之歌》,歌中唱到:“有一种爱,永远陪伴着你;有一种缘分,叫与生俱来;有一种感动,叫恩重如山;有一种感情,叫血浓于水……”这个曾是郑成功抗荷重要战场的地方,文化气息非常浓厚。“岁末关怀清洁月”、“祖孙同乐亲情月”、“清明春卷祈福月”、“粽香传情爱心月”、“九九重阳敬老月”……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加上细致入微的“电话问安”、“居家关怀”、“节庆慰访”、“预防保健”等服务,消除了一般老龄化社区常见的冷漠与无助,居民的归属感和亲和力大大增强,大家说“我们的人心都变得温柔起来了”。

  事实上,台湾地区的感恩教育是无处不在的。顶菜园乡土馆是用“废物活用”建造起来的,为的是让青少年感恩自然、珍惜资源;龙山社区居民把日常打鱼作业的场面画在自己的房屋上,为的是感恩生命,幸福生活;志工们无私奉献,为的是感恩社会,造福他人。我们在下榻的宾馆里看到一本公益财团免费赠阅的《道德月刊》小册子,里面图文并茂地讲述一些做人的道理,有的还有拼音标注,小朋友也看得懂。此外,大街上的警察局公益广告也极富人情味,在告诫驾驶员“不要超速行车”的同时,不忘添上一句“关心您”。人文关怀的氛围可见一斑。

  二、台湾社区建设给我们的思考和启示

  通过此次参访交流,我们对推进上海社区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有了一些思考,形成了三个方面的共识:

  1、居民高度自治是社区建设与发展的原动力

  台湾社区民众有着比较高的自治意识和能力,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社区服务和文化活动的全过程,在如何作决定、如何动员、如何争取及创造资源等环节体现出了较高的自治水平,有效实现了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提升,增强了自我价值、责任感、成就感和社区认同感。

  虽然上海在社区建设与发展中一直重视鼓励强化居民的自治管理,但是由于长期以来政府对社会职能的大包大揽使得居民在潜意识中认为政府的责任是无限的,小至家庭纠纷、邻里矛盾,大至社区环境、文化营造等都是政府份内的事,社区居民只是被动的配合或者是对现有政策项目的锦上添花。可以说,我们现在的居民自治意识还很薄弱,自治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政府必须明确在社区建设与发展中哪些是必须做的,哪些是政府可以放手给社会组织做的,并且一定要放得彻底。

  2、吸引社会广泛参与是社区建设与发展的关键

  鼓励居民主动参与社区建设必须设计适宜的平台,自治性组织和公益性团体是发挥平台效应的关键载体。

  从台湾的经验看,社区发展协会等社会组织发展比较成熟,是独立的法人团体,可以就本社区的各项事务与公部门以及企事业单位对话、协商。社区各项事务由志愿者参与和组成,因为都是乡里乡亲、左邻右舍,朝夕相处,习性相近,开展的活动更容易贴近群众的实际需求。公部门主要是发挥指导性作用,扶持的必须是社区居民共同参与和得益的项目。比如,新兴社区发展协会提出要修建一条环池塘步道,供社区居民休憩之用。公部门审核后,明确全体居民必须上满100小时的环境保护课,还要自己动手参与修路(不能请工程队施工),如此才能获得补贴的项目资金。居民亲手参加修路劳动,对自己铺设的环塘步道就会倍加爱惜。

  访台期间,不论是公职人员,还是发展协会领导者,或是协会志工、全陪导游,对社会组织的基本情况都相当熟悉,使人感觉整个管理体系比较规范。虽然大陆社会组织在培育、在发展、在深化,但认识不够、了解不深、推动不力的情况还十分普遍。因此,要改变现状,除了政策、法规、制度保障以外,必须加大宣传力度,扩大民众广泛参与。

  3、文化凝聚人心是社区建设与发展的主旋律

  社区要建设、要更好地发展,必须以文化为先导、依靠文化来凝聚人心。这里的文化是一个大的概念,它包含了历史、人文,甚至是生态环境。

  我们认为,海派文化与外来多元文化的融合使得上海的社区建设有着扎实的基础和广阔前景。可以讲,上海的每一个社区都能够发掘出属于自己的文化。甚至可以这样理解和定义社区:即每一种文化的聚集都可以形成一个社区,社区居民因文化走到一起,也可以因文化而变得彼此亲密无间、共同生活。为此,建议有关部门进一步重视和加强学习型社区的构建,通过优化社区性的学习组织——社区学院,引导居民不断学习与成长。一是在尊重居民多元个性与偏好的前提下,组织推进不同活动,重建诚信机制,促进居民对于社区的普遍认同;二是通过社区学院开展文化学习与技术培训,提升居民的文化素质、人力资本与自我治理能力,最终完成由生活形态的社区居民到社会形态的社区公民的转变;三是努力塑造独具特色的社区形象,凝聚社区意识,使社区真正成为居民享受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共同乐园。(文/钮荣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