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海峡两岸 > 文苑撷英
素食素心
    日期: 2012-08-08      【字号      

“素”字多解,一作蔬菜瓜果等食,见于《墨子?辞过篇》中“古之民未知为饮食时,素食而分处”;也作本质、本心,出自《文选?张华?励志诗》中“如彼梓材,弗勤丹漆,虽劳朴斫,终负素质”。

素食素心,便是以蔬菜瓜果为食,持柔软之本心,投入到“维根”素食活动中。素食文化在中国来源已久,《齐民要术》中早有记载素食菜谱,说明当时吃素的风行;明代《养生四要》中也曾再三提倡,应以“尚淡泊”的生活方式,通过素食,使身体强健,心智清明。另外,《吕氏春秋》与《梦梁录》中都有关于素食的记载。

关于茹素,我们需要理清以下几个思路。

一是素食与宗教相关,却远超越宗教的范畴,是超越国籍信仰的对生命的尊重与爱。佛教以茹素之法,减轻人的食欲等欲望,达到净化心灵,摒弃杂念的功效;道家、儒家同样尚素,孔子便要在弟子斋戒之后才肯传道。在中国古代,吃素的盛行由宗教推动,却早已成为整个社会的风尚。

虽然如此,茹素仍然举步维艰。世世代代的人类为了满足口腹之欲,无休止的掠求、探索。如果你看到被割掉鱼翅的鲨鱼在大海中痛苦的翻滚,鲜血染红一波海水,引来同类的自相残杀,你还能咽下那一碗美味的鱼翅羹吗?如果你看过一根根饲料管直插入鹅的食道,凄厉的嘶叫奋力的振翅也减轻不了丝毫疼痛,面对这样“充大”的摆在餐桌上的鲜美的鹅肝,你还能大快朵颐吗?如果你见过你最不以为是的家养猪,为了满足人们无止尽的口腹之欲所需的批量生产,被活活剪掉尾巴、拔掉牙齿防止密集生产导致的打斗,你还能觉得理所当然吗?肉食不是饮食之必需,但无数的动物,却因我们的口腹之欲丧失了不可再得的生命,何其悲也?丰盛的宴席,我们看到的是令人垂涎的菜色,却不曾看到、想到,它们面对死亡的绝望与无助。一盘“龙凤虎”,为了追求所谓吉祥的寓意,一条蛇,一只芦花鸡,一只果子狸,三条生命。一碗狗肉,为了满足所谓“死得越长,肉越肥美”的谬论,将那小狗用十数种酷刑虐待致死,直到合眼,它们的眼中仍是无助、不解与信任。何必?何必!

提倡素食,并非杜绝肉食,仅希望每个人,在满足餍足之欲的时候,想想是否必要,需要用一条生命换来一时的安逸。

如果你不忍,请保留这一份恻隐之心。永远不要因为科技的武装而高估自己的力量,人类无论如何发展,都只能是生物链中的一环,大自然的一员,永远无法凌驾于自然之上。人类最需要的是对自然的敬畏与尊重,和对与我们相濡以沫生活在地球上的生物伙伴们的尊重和爱护。当我们时时面对世界环境不可遏制的恶化形势,减少畜牧业,坚持低碳生活,是对我们生存栖息地的维护和爱,也是对我们自己的生命和子孙后代的未来的关怀。茹素,是人类为环境改善所作的贡献。所以说,茹素,既是一个中国人溯源寻根的方式,也是一个世界公民维持地球运转之本的方式。

二是素食对身体有益而过度肉食却对身体有害,健康饮食才是好饮食。素食可防癌。大量肉食会导致身体内的血液偏酸性,恰是肉类烧烤等烹制后产生的致癌因子的温床,而蔬菜的合理摄入会平衡血液的酸碱,避免癌症的噩梦。这一点,早在《圣经》中就有记载,在巴比伦国,以青草为食,便救了很多当时药石无医的人。素食可增智。“咬得菜根,便是奇男子”、“几多白屋出公卿”等俗语在中国屡见不鲜。科学调查表明,从素食中能摄取的磷质和铁质,一旦缺乏,便会导致反应迟钝、健忘、疲乏,这样的学生,如何能取得好成绩?

素食可塑身。减少油脂摄入,减轻身体负担,不但可以塑造良好形象,也能减少胆固醇含量与肾脏负担。健康塑身,比起耗费巨资、无奇不有的各类减肥让人放心很多。

持着一颗素心,我试着开始了茹素的旅程,为期一个月。茹素期间,身体没有半点不适,反倒轻松许多,更可贵的是,内心获得了难以言表的平静。

吃素,是审视自己的饮食结构,从而缩减果腹之上的肉食需求,多一分节制,就是对生命多一分尊重,对自然的一份责任。得到的,不仅是身体内部机能的和谐,更是自然循环发展的和谐。(作者为四川外语学院附属外国语学校学生王雷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