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海峡两岸 > 盟员风采
卓越成就寄乡情
    日期: 2011-05-09      【字号      

1995年的秋天,在台湾省台南第二高级中学(原称台南一中)的大门口,漫步走来一位温和儒雅的女性,她深情地凝视着象征学校85年历程的红楼建筑,颤动着默念:爸爸,女儿代您重返了您的母校。她在学校的操场、礼堂、教室、楼梯流连忘返,面对着校友录上父亲和叔父们的名字,目视着许多的当年风华正茂的学生照片,她仿佛看到当年的父亲在领奖,那种亲切的气息是那么熟悉——故乡的脉搏,在她的胸腔里跳动。

她——本文的主人公,我国著名的儿童口腔医学专家石四箴教授,她也是享誉海内外的知名学者,她先后担任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副院长、上海铁道医学院口腔医学系主任、上海铁道大学口腔医学院和同济大学口腔医学院院长,现任同济大学儿童口腔医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同时还担任日本松本齿科大学名誉教授及东京齿科大学客座教授。几十年来,她一直不遗余力地推动儿童口腔医学事业的发展,为我国儿童口腔在国内外地位的提升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她在齿科学术上呕心沥血,独占鳌头,是口腔医学界当之无愧的佼佼者。她硕果累累,在国内外的专业杂志上已发表论文260余篇,主编、参编的著作达十多本;作为一名导师,她更是桃李满天下,为国内外培育了硕士生、博士生近50名。她历任中华医学会理事、中华口腔医学会常务理事、儿童口腔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亚洲小儿齿科学会会长……她拥有的众多头衔已经不胜枚举。那么多年来医疗、教学、科研工作的辛勤耕耘和杰出贡献,石四箴教授多次被授以全国优秀教师、上海市三八红旗手标兵等荣誉,也因而被誉为“亚洲小儿齿科权威”。

也许是“能者多劳”中华美德的传承,这位看上去身材娇小的女性,却是内涵充满活力和热忱,她不仅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与科研的任务和工作,同时也担任了诸多政协和党派的领导工作,在社会活动中发挥着蕴含人格魅力的光和热。她曾先后担任台湾民主自治同盟第六、七届中央常委及第八、九届台盟上海市委副主委、主委;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十届全国政协常委;第十一届上海人大常委;第九、十届上海市政协副主席等重要职务。在石四箴担任台盟上海市委主委和上海市政协副主席期间,她将参政党的工作和医学交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结合自己在两岸民间交流中的亲身体验,在每年“两会”的提案工作中提出《关于加强沪台两地青少年交流,做好台湾青少年工作,促进祖国统一的建议》等诸多有利于促进两岸关系交流交往的有效建议。

这样卓越的学者,这样辛勤的导师,这样内涵丰富的女性,但她仍难忘:虽然出生在上海,不过依然是故乡人的血脉,是台湾台南人的后代,思乡的思绪不会泯灭。当石四箴因学术交流踏上故乡的土地,故乡用热情的怀抱迎接她“衣锦还乡”,称赞她“光宗耀祖”的医学成就。荣归故里的石四箴,就如文章开头的那一幕,在故乡的街道徜徉,在父辈就读的学校探访,还幸运地读到她四叔留存至今的一篇作文《钟声》。说到故乡情结,石教授不禁缅怀到慈祥的父亲,“2010年,是爸爸诞辰100周年了!”值得欣慰的是,她一直是父亲的骄傲。

幼年的石四箴就喜欢读书,她3岁上小学,16岁高中毕业考入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口腔医学系,按现代的说法应该是“神童”级别的人才。从大学毕业的那天起,她就投身于儿童口腔医学的事业中近半个世纪。青年时代的女医生曾不辞辛劳地对一万多名1--13岁的儿童进行乳牙龋齿患病情况的调查,首次获得我国儿童乳牙患病率的数据和幼儿乳牙列生长发育的数据,开始了有关乳牙龋齿、乳牙畸形牙、乳牙列及龋齿病敏感度等各项病例的分析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为我国的儿童口腔医学填补了不少空白,也为建立我国儿童口腔医学打下了扎实的基础,获奖无数。

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学习国际先进的口腔医学知识,1982年石四箴东渡日本进修,在那里她遇见了来自故乡同胞同学,在教学大楼的电梯里,陌生的同乡第一次互相点头致意,立即有异国遇乡亲的感觉。她在学习上取得的优异成绩,在论文答辩上的出色表现,博得导师和中外同行的称赞,来自故乡岛内的留学生也对这位来自中国大陆的女生顿生敬意。那段日本求学的经历使得石四箴真正领会了“爱国”的真谛。“有作为才有地位”,也正是她对事业的投入打开了“以学术为平台,推进两岸民间交流”的大门。

回国之后的石四箴,一直保持着和中外同行的联络,在她的心中,故乡是绕不开的情结。在口腔医学事业上,她兢兢业业,精益求精,在她的努力下,新中国的儿童口腔医学这一新兴学科得以开拓和发展,而口腔医学的教学也让她培养了众多出色的人才。她深知这一切来之不易,人们提到医学研究,不是心脏学科就是肝胆领域,小小的儿童齿科很难引起重视,可是她硬是以坚强的毅力进行刻苦的研究,创建了中国至今唯一的儿童口腔医学研究中心。当她凭借着对口腔医学的卓越贡献当选为亚洲小儿齿科学会会长时,一条两岸医学交流的通道在脑海里开始清晰地浮现……

石四箴熟知党的对台方针政策,也深知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的崇高愿望,也是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华夏子孙的神圣历史使命。在实现祖国统一的大业中,努力扩大两岸经济、文化、医药卫生、教育、科技、体育等领域的交流,增进海峡两岸同胞的相互了解、增进感情、扩大共识是至关重要的。她作为一个生长在祖国大陆同时又与台湾岛内有着“剪不断”的故乡情的知名专家,对两岸的同胞都怀有同样的深情,自感有着既得天独厚又责无旁贷的动力。自1990年以来,她多次奔走在台港澳两岸三地和日本,举办亚洲儿童口腔医学的学术交流会议,以她在儿童口腔医学领域的超前成果和谦和温良的人格魅力,召集全亚洲的先锋人士和专家共同交流,增进了解。她至今仍清晰地记得1990年由她亲力亲为主办的儿童口腔医学学术会议的闭幕晚宴上,两岸的同行相聚合影,举杯欢笑;1998年的金秋,两岸三个地区的儿童口腔医学会会长携手合作,吸引了三个地区的各方200多名医生、学者前来参与,岛内的高雄医学院的教授为了前来与石教授合作交流,还推迟了其他的重要活动。之后这样的交流不断在亚洲的各地举行,在日渐频繁的交往中,她与故土的同行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良相良医,术德兼修”、“医术兼修两岸,乡情广布四地”是台湾同行对她的赞赏词语,也是对她最恰当的评价。

在那么多的两岸交流中,有些形形色色的争论不可避免,尤其是两岸同胞长期隔绝带来的误解和疑虑也非一朝一夕即能消除。但在“一中一台”、“两个中国”这样原则性的问题上,石四箴是毫不让步,寸头必争。为了一个座位的署名,她坚持原则,不懈努力,在她的主持和港澳同行的支持下,亚洲儿童口腔医学会一直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在她的推动下,澳门也成立了儿童口腔医学会,成立之时,她亲自带队率领大陆和港、台数十名医生出席成立大会,澳门学会授予她“儿牙翘楚”的光荣称号,并请她任永久名誉会长。2007年,为支持香港回归后首次由香港主办的第21届国际儿童牙科学大会,她率领80余大陆同仁出席大会,在会场挥舞起一片手持的五星红旗。谈及这些,石四箴非常自豪地说:“我无愧于祖国,无愧于中华民族,我有一颗忠贞的中华女儿的爱国心!”

为了使平台更加完善和优化,她以自己在儿童口腔医学上的知名度和与中外同行的友情在国内外筹集千万资金,创建了以她名字命名的“石四箴口腔医疗中心”和儿童口腔医学研究所。医疗中心和医学研究所体现了石四箴多方面的才华,所有的布局、设计、装潢、修饰都出自她的双手。一楼的接诊大厅布置得亲切舒适,墙上挂着湖光山色的风景画,还有供孩子们玩耍的游戏场……这是石四箴多年来从事儿童口腔医疗的结晶,诊室中飘落的玻璃幕墙,墙上悬挂着她的摄影作品《成长》和《盛开》,分别是含苞待放的花蕾和灿烂绽放的花朵,象征着她热爱的儿童口腔医疗事业的发展轨迹。看着这里先进的设备,一流的服务,规范的管理,创业的艰难,毕生的心血,她应该无悔无憾!石四箴儿童口腔医疗中心和儿童口腔医学研究所建立后,两岸的同行来往更密切,岛内的医生会定期到中心来进行学术交流和研究,还会在医疗中心为孩子们诊治呢。

交流促进了两岸之间的沟通和了解,现在岛内不仅是口腔医学的医生教授,其他学科的学者人士都和石四箴有很多方面的交往交流。借助这一优势,石四箴继续在为促进两岸四地的交流奔忙着。就在201012月,石四箴作为大会促进委员会主席参与主办了在厦门举办的“首届全球华人口腔医学大会暨2010中国国际口腔医学大会”,除应邀在儿童口腔医学专题学术会议作学术演讲外,并担任其中的“两岸医务交流论坛”的主席,为促进口腔医学事业的发展,增进华人口腔医学界同道们的研究水平和临床服务水平贡献自己的智慧。(作者为上海台盟张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