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海峡两岸 > 神州掠影 > 神州掠影-福建 > 福建-地方概况
福建自然资源
台盟网     日期: 2006-07-05      【字号      

土地资源

  福建省土地总面积12.14万平方千米,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3%,居全国第23位。全省耕地137.68万公顷,耕地减少5680公顷,其中建设占用耕地3093.33公顷,农业结构调整占用耕地2120公顷,生态退耕153.33公顷,灾毁耕地313.33公顷;本年度全省耕地增加3640公顷,
其中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增加耕地540公顷,开发、复垦、整理等新增耕地3100公顷。耕地补充超过建设占用耕地面积,实现了耕地占补平衡的目标。 


海洋资源

  福建海域面积13.6万平方千米,水深200米以内的海洋渔场面积12.51万平方千米,占全国海洋渔场面积4.5%;有闽东、闽中、闽南、闽外和台湾浅滩5大渔场。
  福建大陆海岸线蜿蜒,长达3324千米,居全国第二位;海岸线曲折率居全国首位。沿海岛屿星罗棋布,共有大小岛屿1546个,占全国1/6,面积总计1400.13平方千米;岛屿海岸线长2804.3千米,大小港湾125个,其中深水港湾22处,可建5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的天然良港有东山湾、厦门湾、湄洲湾、福清湾、罗源湾、三都澳等6个,占全国34个的17.6%,港口吞吐量可开发潜力大。
  福建海岸地质构造复杂,矿种很多,已发现的矿产有60多种,有工业利用价值的20余种,矿产地300多处。砂、花岗石、叶腊石等探明储量居全国前列,其他如饰面花岗石、高岭土、明矾石、玻璃用石英砂在全国占重要地位;台湾海峡石油、天然气资源和重矿物砂矿资源也已显示较好的资源潜力。
  优越的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多种多样的海岸类型,景色秀丽的岛屿,林木葱郁,沙滩连绵,构成许多壮丽的自然景观,是理想的观光度假胜地。尤其是被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鼓浪屿、清源山、太姥山、海坛岛和国家旅游度假区的湄洲岛等,为沿海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丰富多样的资源条件。
  福建沿海地热梯度较大,地热资源丰富,具有开采价值的热水区域较多。沿海风能资源丰富,可利用时数达7000~8000小时;沿海可用于潮汐发电的海水面积达3000平方公里,潮汐能理论装机容量达3425万千瓦,可开发装机容量1033万千瓦,占全国的49.2%,居首位。

水资源

  全省年平均降水量1883.5毫米(数据截至2000年底,下同),折合水量2333.2亿立方米,比上年多11.9%,比多年平均值多12.9%,属正常偏丰水年。最大点降水量为同安荇后站3547.7毫米;最小点降水量为漳浦古雷站1083.0毫米。全年地表水资源量1305.9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378.5亿立方米,扣除重复计算量377.8亿立方米,实际水资源总量为1306.6亿立方米,人均拥有水资源量3954立方米,人均综合用水量530立方米。全年供水总量178.2亿立方米,用水总量175.3亿立方米,基本满足社会需求,其中农田灌溉用水量107.9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61.5%,较上年减少了2.6亿立方米;工业用水量46.7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26.6%;城镇生活用水量7.1亿立方米;农村生活用水量10.9亿立方米,其它用水量2.8亿立方米。外省入境水量为28.3亿立方米。福建省出境水量138.6亿立方米。全省主要江河评价河长2538公里中,污染河长为359公里,占14.1%,较上年增加1.3%。江河水质总体状况同1999年相比变化不大,局部河段水质略有下降。过境城镇的局部河段和厂矿排污口河段的水质仍未见好转,污染物没有大的变化。

矿产资源

  截至2001年底,福建省已发现矿种118种,主要矿产有铁、锰、铜、铅锌、钨、钼、铌钽、金、银、无烟煤、石灰岩、萤石、叶蜡石、石英砂、高岭土、饰面用花岗岩等。其中已探明储量75种,能源3种、金属34种,非金属36种,水气2种。探明各类矿床近1000个,其中中型矿床100个,大型矿床60个,矿产潜在价值2400亿元以上。2001年投入地质勘查工作的总人数989人,开展地质找矿工作项目252项,投入勘查资金5641万元,完成钻探工作量15974米,坑深7072米,勘查工作面积1600平方公里,提交矿产勘查报告33份,新发现矿产地,探明新增储量金8623公斤、银580吨、铅锌54万吨、钼7912吨、石灰岩4500万吨,紫砂陶矿500万吨。


动植物资源

  福建是我国南方重点林区和野生动植物的重点产区,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省份之一。据调查统计,全省有脊椎动物1647种,约占全国的26.4%,其中哺乳类120种、鸟类543种(包括亚种)、两栖类46种、爬行类123种。兽类中,国家重点保护的有44种,其中国家一级5种,如华南虎、云豹、黑麂等;国家二级39种,如猕猴、穿山甲、黑熊、鬣羚、水鹿等。鸟类中,国家重点保护的有95种,其中国家一级的12种,如短尾信天翁、黑鹳、中华秋沙鸭、黄腹角雉等;国家二级的83种,如褐鲣鸟、黄嘴白鹭、鸳鸯、红隼、白鹇、褐翅鸦鹃、蓝翅八色鸫等;候鸟350种,冬候鸟177种,夏候鸟52种,旅鸟121种。属于福建省特有的有白背啄木鸟、橙背鸦雀、挂墩鸦雀、赤尾噪鹛等。两栖类中,国家重点保护的有2种,其中国家二级的2种,如虎纹蛙、大鲵。爬行类中,国家重点保护的有9种,其中国家一级的2种,如蟒蛇、鼋等;国家二级的7种,如大壁虎、三线闭壳龟、棱皮龟等。鱼类815种,其中文昌鱼纲1目1科1种,圆口纲1目1科1种,软骨鱼纲11目25科63种,硬骨鱼纲24目152科750种。已定名的昆虫有5000多种,全国昆虫共有33目,福建分布有31目。有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159种,其中国家Ⅰ级22种,国家Ⅱ级137种。省重点和一般保护的陆生野生动物分别为76种和921种,省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11种。以上属国家和省保护的野生动物种类共1167种。福建有高等植物4703种,约占全国的14.3%,其中蕨类382种、裸子植物70种、被子植物4251种;木本植物1943种;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有52种,其中国家Ⅰ级7种,国家Ⅱ级45种;此外,兰科植物有60属119种6变种。列入福建省第一批地方重点保护珍贵树木的有25种。
  福建还有丰富的畜禽品种资源和微生物资源。近几年大力发展畜牧业,从国内外引进不少优良畜禽品种。2001年,全省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153.91万吨、40.11万吨、11.39万吨,人均占有量分别为44.7公斤、11.7公斤、3.3公斤。据初步调查,福建地方传统品种有26种,其中猪8种,牛3种,山羊2种,马1种,兔1种,鸡3种,鸭5种,鹅2种,火鸡1种。福建农业上应用的微生物有细菌、放线菌和真菌三大类群。细菌类群中有豆科根瘤菌、杀虫菌(如青虫菌、杀螟杆菌、HD菌等)、甲烷细菌等,放线菌中有井冈霉素产生菌、土霉素产生菌和5406抗生菌等,真菌类群有白僵菌、赤霉菌和各类食用菌。据统计,全省真菌种类约有430种(包括部分粘菌),产量达43.83万吨,居全国首位。其中毒菇种类较多,有春生娥膏、亚稀迭炭菇等近10种,一般有毒的有20多种。食用菌全部属真菌类群,世界上已知的食用菌有近500种,其中我国有360多种。福建常见的食用菌有蘑菇、香菇、银耳、黑木耳、毛木耳、盾形木耳、金针菇、草菇、凤尾菇、平菇、滑菇、朴菇、红菇、枯乳枯、侧耳、茯苓、猴头菌、竹荪、环密菇、牛肝菇、羊肚菌、灵芝等。根据其寄生或主要栽培材料的不同,食用菌可以分为木生食用菌、草生食用菌、粪生食用菌三大类。木生食用菌寄主或栽培材料主要为木材,主要有香菇、银耳、黑木耳、金针菇、猴头菌、滑菇、茯苓等;草生食用菌宿主或栽培原料主要为稻草、麦秆、蔗渣、山地野草等,主要有草菇、凤尾菇等;粪生食用菌宿主或栽培原料主要为牛粪、猪粪、马粪、蚕粪等,主要有双孢蘑菇。

旅游资源

  全省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4个,中国优秀旅游城市6个,国家旅游度假区2个,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9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6个,国家森林公园9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5个;还有省级历史文化名城4个、名乡(镇)6个、名村5个,省级旅游经济开发区8个,风景名胜区26个,自然保护区19个,文物保护单位245个。武夷山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福建旅游资源的主要特色有:
  滨海旅游资源有较大的规模优势。有300多公里长的海滨适合开发成旅游胜地,其中平潭、长乐、晋江、厦门、龙海、东山等地的滨海旅游资源可以连片开发,形成不同活动内容的大型海滨浴场。多数海滨浴场各项质量标准达到国际海滨浴场条件。大部分海滨林带环绕,是避暑消夏、度假休养的理想之地。
  山岳景观种类齐全。福建的地貌类型主要有花岗岩、丹霞、海蚀、火山岩和喀斯特(岩溶)等。花岗岩地貌有太姥山、鼓山、日光岩、清源山、石竹山等,岩溶地貌有玉华洞、天鹅洞、永安石林等,丹霞地貌有武夷山、金湖、桃源洞、冠豸山等,火山岩地貌有灵通岩、十八重溪、支提山等。其中海蚀地貌、花岗岩地貌和丹霞地貌发育较为成熟,平潭的海蚀地貌、太姥山的花岗岩地貌、武夷山的丹霞地貌所形成的奇特景观,在全国有一定的代表性。森林旅游资源丰富独特。福建山地丘陵多,森林茂密,森林覆盖率60.5%,居全国首位。武夷山被誉为"天然植物园",梅花山被誉为"生物物种基因库",南靖乐土雨林被誉为"珍稀有的亚热带雨林",三明格氏栲林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天然栲树林。良好的环境、清新的空气、充沛的水源和丰富的物种,为福建开展绿色生态旅游提供了优越条件。
  宗教和民间信仰文化发达,门类繁多,全国少见。列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的有14座,福州的涌泉寺和西禅寺、闽侯的雪峰寺、宁德的支提寺、莆田的广化寺、泉州的开元寺、晋江的龙山寺、漳州的南山寺、厦门的南普陀寺等在台湾及东南亚、日本有很大影响。泉州有"世界宗教博物馆"之称。此外,妈祖、陈靖姑、祖师公、保生大帝、广泽尊王等主要地方民间信仰也有广泛影响,在海内外拥有众多的信徒。
  古代建筑类型多样,涉及军事、农业、交通、宗教、民居等,有较高的科考与观赏价值。泉州洛阳桥、晋江安平桥、惠安崇武古城、南安蔡氏古民居、东山铜山古城、漳浦赵家堡、莆田木兰陂、泰宁尚书第、永安安贞堡、闽清宏琳厝、华安二宜楼及永定土楼、南靖土楼等,还有朱熹、郑成功、林则徐等众多的名人故居遗迹,都是名闻遐迩的人文景观。
  民族民俗风情浓郁,地方文化内涵丰富。福建山多,交通不便,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和独特的地域条件下,形成古朴的民风、多彩的民俗。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服饰奇特、勤劳俭朴的"惠安女"形象。客家民俗和畲族等少数民族的独特风情对游客有吸引力。福建的戏曲文化、闽学文化、古越文化、饮食文化等在国内也有一定的知名度。
  山与海、自然与人文紧密组合,形成优良的旅游资源地域组合结构。旅游资源分布相对集中,宗教、民间信仰文化和滨海旅游资源主要分布在闽东南地区,客家文化主要分布在闽西地区,丹霞地貌主要分布在武夷山脉,花岗岩地貌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森林主要分布在闽西北地区。一些主要景区,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互为衬托,最有代表性的是被评为世界"双遗产"的武夷山。这种景观区域分布相对独立和景区中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互交融的特点,既有利于旅游功能区的划分,也有利于重点旅游项目的确定、主要旅游线路的设计。

(来源:新华网福建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