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国是参议 > 多党合作
“长期共存”与“互相监督”之间的逻辑关系析论
来源:毛泽东思想研究,2006年增刊     日期: 2006-12-14      【字号      

——纪念毛泽东提出多党合作八字方针50周年    

作者:朱世海                    

   [提要]“长期共存”是“互相监督”的前提,“互相监督”是“长期共存”的目的。贯彻落实毛泽东提出的多党合作的指导方针,既要解决“长期共存”面临的问题,也要改变“互相监督”所处的尴尬境地。

   [关键词]“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组织发展;民主监督

    50年前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中国共产党要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在同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写入大会决议之中,成为全党的共识。从此“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成为指导多党合作的方针。1982年,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政治报告中,胡耀邦指出,我们党要继续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加强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少数民族人士和宗教爱国人士的合作。从此多党合作方针由八字方针发展为以“长期共存、互相监督”为核心的十六字方针。胡锦涛同志近日在第20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关系,巩固和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治格局。

    毛泽东提出的多党合作的八字方针内部有一定的逻辑关系,阐释这个关系,对正确认识和处理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关系,巩固和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治格局,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长期共存”是“互相监督”的前提,没有“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就无从谈起。[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当代中国的政党制度。这项制度是历史形成的,有其客观性。正如周恩来所说:“党派的存在与否,不取决于任何政党或个人的主观愿望,而是由客观的历史发展所决定的。” [2]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能够“长期共存”至今,根本上是上述客观因素决定的,而主观性的因素也在其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新中国成立后不久,中国人民救国会认为已经完成所肩负的历史任务,没有存在的必要了,于1949年12月宣布自行结束。当时,中国民主促进会、九三学社、中国民主同盟等也打算解散。1950年2月中旬,毛泽东从苏联访问归来,听说救国会解散的消息,十分惋惜地说,救国会是进步团体,不应解散。当他得知九三学社等党派也要解散时,当即表示异议,并由中央有关领导同志转达他的意见。在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劝阻下,九三学社等民主党派没有宣布解散,继续与中国共产党“长期共存”了50多年,并将继续“长期共存”下去。

    “互相监督”是“长期共存”的目的,离开“互相监督”,“长期共存”就失去意义。[3]当年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劝阻民主党派解散的目的十分朴实,就想听到不同的声音,让民主党派监督中国共产党。1956年,毛泽东指出:“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不但过去如此,而且将来也可以如此” [4]毛泽东认为几个党好的原因,就是其他政党的存在能够使中国共产党听到不同的意见。正如毛泽东所说:“我们有意识地留下民主党派,让他们有发表意见的机会”。[5]

    “互相监督”,包括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监督和民主党派对中国共产党的监督。关于这两种监督在多党合作方针中的地位,周恩来曾有专门的阐述。周恩来说:“互相监督,首先应该由共产党请人家监督。……当然,反过来,民主党派也应该愿意接受共产党的监督,但这个问题并不怎么严重。重要的是共产党要承认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6]关于中国共产党接受民主党派监督的必要性,毛泽东指出:“为什么要民主党派监督共产党呢?这是因为一个党同一个人一样,身边很需要听到不同的声音。” [7]周恩来也指出,“因为共产党是领导党……我们一旦取得全国政权,就带来一个危险,就有一些人可能会被资产阶级的糖衣炮弹所腐蚀,被胜利冲昏头脑,滋长官僚主义,脱离群众,甚至会出现个人野心家,背叛群众。这方面的危险是随时存在的,每个共产党员都要警惕。” [8] 邓小平在《共产党要接受监督》一文中强调:“党要领导好,就要不断地克服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就要受监督,就要扩大党和国家的民主生活。如果我们不受监督,不注意扩大党和国家的民主生活,就一定要脱离群众,犯大错误。” [9]

    “长期共存”,意味着中国共产党存在多久,民主党派就存在多久。“共产党和民主党派都是历史发生的。凡是历史发生的东西,都要在历史上消灭。因此,共产党总有一天要消灭,民主党派也总有一天要消灭。” [10] 政党是随着阶级、国家的消亡而消亡。根据中国的国情,无论是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还是作为参政党的民主党派,在相当长历史时期内所要解决的不是准备消亡的问题,而是如何发展的问题。对此,毛泽东早有思想准备。据李维汉回忆,毛泽东在1956年《论十大关系》中提出:“要有两个万岁,一个是共产党万岁,另一个是民主党派万岁,资产阶级不要万岁,再有两三岁就行了。”[11] “两个万岁”,意味着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要“长期共存”。周恩来也指出:“我们党的寿命有多长,民主党派的寿命就有多长,一直要共存到将来社会的发展不需要政党的时候为止。”[12]

    近年,由于民主党派组织发展遇到一些问题,民主党派成员老龄化严重,离退休成员占各党派总人数的50%以上,很多成员因年老多病而不能参加组织活动。对此,有些民主党派成员认为“两个万岁”难以实现,将来只有共产党能够万岁,民主党派因后继无人而无法实现万岁。组织发展状况不仅决定着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组织目标实现程度,而且决定着民主党派生死存亡和多党合作伟大事业的前途与命运。根据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多党合作与民主党派自身建设”大调研收集到的材料、信息及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员反映的情况,目前民主党派组织建设存在种种亟待解决的问题。如:由于条件限制,民主党派很难找到合适的发展对象;不少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负责人对民主党派仍有不正确的看法,认为要求加入民主党派就是不追求进步,因此对要求加入党派的同志予以阻拦甚至歧视。

    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之所以在建国初期提出“长期共存”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专门针对党内的一些错误认识。1949年9月召开的新政协缔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大量的民主党派人士在国家政权中担任领导职务。对此,中国共产党内一些人很不服气,瞧不起民主党派,认为他们只不过是“一根头发的功劳”。还有人认为,革命胜利了,民主党派任务已经完成,民主党派是包袱,民主党派可以取消了。对此,毛泽东指出,认为民主党派是一根头发拔去不拔去都一样的说法是不对的。从他们背后联系的人们看,就不是一根头发,而是一把头发,就不可藐视。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民主党派是否应存在又成为争议的问题。中国共产党内有人提出,既然认定民主党派的大多数代表着中国的资产阶级,同民主党派的合作就是同资产阶级的合作。民族资产阶级不存在了,民主党派作为资产阶级的政党也就失去了存在的理由。据李维汉回忆,当时党内不少人认为民主党派的历史任务已经基本终结,说“民主党派可有可无,寿命不长了,最多不过维持三五年也就完了,主张要以斗争为主,“少统多战”。对此,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有针对性地提出:“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不但过去如此,而且将来也可以如此”。

    50年前中共党内存在的对民主党派的不正确认识,今天仍然没有完全得以纠正。事实表明,毛泽东关于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的思想仍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今天,我们落实“长期共存”的方针,在思想上纠正在对党派工作和多党合作问题认识上存在的偏差,清除“清一色”观念。在工作中要把有些合适的人员让党派组织去发展;对党派发展新成员问题上应正确理解现有的政策,真正坚持“以有一定代表性人士为主”,而不是要求新成员全是代表性人士,全是中高级知识分子。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毛泽东提出的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两个万岁”。否则,长此以往,民主党派会因后继无人而“英年早逝”。如果“长期共存”这个前提不存在,“互相监督”也无从谈起,我们这个基本政治制度就会遭到破坏。

    “互相监督”,包括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监督和民主党派对中国共产党的监督,而民主党派对中国共产党的监督是主要的。但在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很容易监督民主党派,而民主党派对中国共产党监督却很难。我们经常发现在民主党派组织的工作总结中关于参政议政的内容很多,而关于民主监督的内容却相形见绌。对此,有同志解释说,“参政议政”中也包含“民主监督”。当然民主党派的这两大职能难以完全割裂开来,但如果把“民主监督”淹没在“参政议政”之中,那么把民主监督单独作为民主党派的一项职能就没有意义,何况让民主党派监督中国共产党是老一辈革命家设计我国政党制度的初衷。

    为什么民主监督职能履行状况不容乐观?从中国共产党干部的思想认识而言,对民主党派的监督问题,有的干部仍然是不服气;有的干部认为“不必要”;甚至有的干部认为是“添乱”。这些都是在建国初期就存在的老问题。针对党内一些干部对民主党派监督不服气的现实,周恩来曾严肃指出:“民主党派参加了革命和建设,那么他就有一份功劳,他是人民的一分子,他就有权来说话。” [13] “不服气就是骄傲,就是自满,这是危险的根源。应该服气,应该谦虚,应该愿意接受民主党派的监督。” [14]  针对民主党派监督的重要性问题,如前所述,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也曾做了十分充分的阐述。毛泽东曾还指出:“对民主人士,我们要让他们唱对台戏,放手让他们批评。如果我们不这样做,就有点象国民党了。” [15] 关于请民主党派唱对台戏的意义,陈云指出:“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哪里有唱对台戏的,哪里有‘反对派’,那里的工作搞得就好,否则,工作就搞不好。他说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两个万岁’,就是这个意思。有民主人士监督我们,对工作有好处。有民主人士监督我们,对工作有好处。如果革命胜利后,长时期没有‘反对派’,只有一派人讲话,听不到不同的意见,那末工作就会出毛病。” [16] 我们注意到毛泽东、陈云在讲到“反对派”这些词的时候,都是加上了引号。中国共产党请民主党派唱对台戏,当“反对派”的意思就是让民主党派提不同意见,民主党派提不同意见当然不是与共产党分庭抗礼,而是帮助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这里的“反对派”不是反对党,而是诤友、挚友。因此,把民主监督落到实处,从中国共产党方面而言,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到民主监督的意义,要树立“和而不同”的理念、自觉接受民主监督。我们追求的是“和而不同”,不是“同而不和”,不同的声音并非是不和谐的声音。实践证明,一个声音,百分之百的拥护不是好事,而是坏是,因为它不符合客观规律。

    监督中国共产党,既是民主党派的一项权利,也是民主党派的一份责任。目前,民主党派在政治社会生活中发挥作用,也面临着挑战。民主党派享有一定数量的政治资源,并消耗一定数量的经济资源。人们在考量执政党执政成本的同时,也在考量参政党的参政成本。如果民主党派把自己的工作主要定位在智力支边、社会办学等一般社会团体都能做的事情上,这势必降低人们对民主党派的期望值。同时,随着非政府组织(NGO)等“第三部门”的兴起,民主党派原来活动的领域将有很大一部分被“第三部门”占据。因此,民主党派应发挥参政党地位的独特政治优势,在思想认识上重视民主监督,并勇于发出不同的声音,发挥起到其他社会组织不能发挥的作用。加强民主监督,民主党派在机构设置上应有专门从事民主监督的部门,与已经存在的“参政议政部”彼此协调,共同履行光荣而神圣的职责。当然,民主党派对民主监督的性质应有正确的理解。这种监督是通过提出意见、批评、建议的方式进行的政治监督。这种监督其实是一种柔性监督,即中国共产党如果认为民主党派所提的意见、批评、建议正确,就予以采纳,反之,就不采纳。在建国初期,有的民主党派领导人提出民主党派有质询权;近年一些人主张“民主监督法律化”(即要把政治监督搞成法律监督),这些都是对民主监督性质的误解。

    总之,毛泽东在50年前提出,中国共产党要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意义重大。如果新政协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初步形成,那么毛泽东提出的多党合作八字方针为这个政党制度加入了最重要的内容。今天我们纪念毛泽东提出的这个八字方针,是为了缅怀他老人家对多党合作的理论探索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更是为了通过切实落实这个方针推进多党合作伟大事业。推进这项事业是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共同的责任,但由于中国共产党处于领导、执政地位,中国共产党承担主要责任。针对落实这个方针所遇到的问题,中国共产党的责任具体来说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支持民主党派的组织发展,实现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的“长期共存”;另一方面是自觉接受民主党派的监督,实现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的“互相监督”。因为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17] 所以落实多党合作的方针,要靠强有力的制度做保障。中国共产党对此也是高度重视,努力推进多党合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2005年,中共中央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无独有偶,2006年,中共中央又颁发《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作为毛泽东确立的多党合作方针的政策化、具体化,这些文件既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进步的标志,又在新的起点上推动着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进程。

参考文献:
   [1][3] 李瑞环:在中国农工民主党成立七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N],2000—8—12.
   [2] 周恩来统一战线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347.
   [4][5] 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733.
   [6][13][14] 周恩来统一战线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351.
   [7] 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790.
   [8] 周恩来统一战线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350—351.
   [9] 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273.
   [10] 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734.
   [11] 李维汉.回忆与研究(下册)[M].北京:党史出版社,1986.813.据李维汉回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字句并没有出现在这次讲话中,是后来概括的。
   [12] 周恩来统一战线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350.
   [15] 毛泽东选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355.
   [16] 陈云文稿选编(1949年-1956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297.
   [17]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