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国是参议 > 参政议政
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多党合作事业蓬勃发展
台盟网     日期: 2009-09-02      【字号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人民政协成立60周年,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确立60周年。在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坚强领导下,多党合作制度不断巩固和发展。2002年中共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着眼于坚持走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就坚持和完善多党合作制度,提出了一系列新理论、新观点、新举措,我国多党合作事业呈现蓬勃发展的局面。

    一、多党合作的地位更加重要

    新世纪新阶段,中共中央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战略高度,不断加强多党合作制度建设,多党合作制度在国家政治社会中的地位更显重要。

    ——多党合作制度化建设进入新阶段。2005年和2006年,中共中央相继颁发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中共中央关于巩固和壮大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意见》等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文件,就加强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制度建设提出了许多新政策新措施。各地中共党委按照要求制定了符合本地实际的《实施意见》,陆续出台配套措施,就政治协商、参政议政、对口联系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据统计,近4年来,各地共制定各项相关制度措施1229项,多党合作的制度化建设步入一个新阶段。

    ——多党合作的影响进一步扩大。2005年10月,国务院新闻办对外发布《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向世界全面描述了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内容和状况;2007年11月,中共十七大刚刚闭幕不久,国务院新闻办对外发布《中国的政党制度》白皮书,向世人系统阐述了中国政党制度的构成要素、发展历程、基本特征、主要内容、功能价值和发展前景。白皮书的发布,表明了中国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决心和信心,扩大了多党合作制度的影响。

    ——多党合作的优越性进一步发挥。中共中央不断巩固和发展党与民主党派肝胆相照、团结合作的关系,充分发挥了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作用,就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的重大问题同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进行协商,听取意见建议。2002年以来,中共中央就《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等许多重要文件的征求意见稿,国家机构领导人选、全国政协领导人选,宪法修改以及立法法、反分裂国家法、监督法、物权法等多部法律文件草案,卫生体制改革、教育体制改革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充分听取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建议,促进了党和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多党合作制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日益彰显。

    二、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更加坚实

    十六大以来,中共中央不断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和谐政党关系,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党同民主党派团结合作的思想政治基础更加坚实。

    ——科学发展观成为多党合作的重要指导思想。中共中央立足于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国情,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治国理政重大战略思想。按照中共中央的战略部署,2008年9月开始,各级党委认真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把握其精神实质。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各级党委系统回顾和总结多党合作的历程和经验,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对多党合作发展作出具体部署。各民主党派形成了《各民主党派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座谈会纪要》,科学发展观已成为统一战线广大成员的思想共识,成为指导多党合作进一步发展的战略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体系成为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政治共识。2007年中共十七大前后,各民主党派中央研究部署,坚持“自觉、自主、自为”的原则,在各级组织中深入开展以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为主题的政治交接学习教育活动。这次活动采取多种形式,把深化政治交接与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抗震救灾等相结合,引导民主党派广大成员不断传承民主党派老一代领导人同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优良传统和高尚风范,提高接受共产党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性。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下,我国在经济、政治、社会各方面取得了新的辉煌成就,更加坚定了各民主党派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和决心。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已成为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政治共识。

    三、政治协商更加规范有序

    政治协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内容,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中国共产党着眼国家发展大局,重视加强政治协商的制度建设,同各民主党派的政治协商更加规范有序。

    ——政治协商内容不断充实。中共中央和各级党委坚持做到就重大问题在决策前和决策执行中同民主党派进行协商。据统计,从2002年11月至2009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及委托有关部门召开的协商会、座谈会、情况通报会达142次,其中胡锦涛总书记主持召开的有37次。自2005年2月至2008年底,各省、区、市中共党委共召开协商会、座谈会、情况通报会1003次。政治协商内容十分广泛,涉及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对实现党委和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起到了重大作用。

    ——政治协商程序逐步规范。中共中央和各地党委坚持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和各省、区、市党委书记做到亲自参加或主持协商会,虚心听取意见。各地中共党委还结合本地实际,在实践中对政治协商的内容、形式、程序予以明确,对议题确定、通知时间、意见转送、意见办理等方面作出具体规定。有的地方将中共党委与民主党派的政治协商和人民政协的政治协商的形式、内容加以分工,减少重复,提高了政治协商的有效性;有的地方在推进政治协商制度化建设方面形成了定期情况通报会、小范围谈心、双月座谈会、党委常委与党外人士联系交友、参会阅文等制度,丰富了政治协商形式,提高了政治协商水平。

    ——政治协商成效明显。政治协商已成为中共中央和各级党委、政府决策前和决策中的重要环节,成为实现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有效途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政治协商中提出的许多意见建议被采纳。据统计,从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各省、区、市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所提意见建议中,共有1112条被中共党委和政府采纳,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四、多党合作的作用更加显著

    中国共产党重视同各民主党派在国家政权中团结合作,支持他们坚持把促进发展作为团结奋斗的第一要务,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认真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积极推进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多党合作在国家政治经济生活的作用更加显著。

    ——支持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在国家政权机关和人民政协中发挥作用。中共中央和各级党委不断加大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在人大、政协、政府及司法机关中担任领导职务的力度。目前,在全国各级人大代表中,有18.7万名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全国各级政协委员中,有37.8万名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政府机关中,致公党主席万钢和无党派代表人士陈竺分别担任国务院科技部部长和卫生部部长;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国务院部委办、直属局担任领导职务副职18人;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有副省长、副主席、副市长30人;全国401个市(州、盟、区)人民政府中有362人担任副市(州、盟、区)长;有36人担任省级法院副院长和检察院副检察长,有213人担任地市级法院副院长和检察院副检察长。在省级高等院校、人民团体、科研院所、国有企业中,共有654名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担任领导职务。在国家政权机关和人民政协中担任领导职务的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同中共干部团结合作,积极行使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职能。

    ——开展调研,积极发挥参政议政作用。中共中央大力支持各民主党派就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重大问题开展考察调研,发挥参政议政作用。近年来,各民主党派先后就两岸“三通”、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青藏铁路沿线发展、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海峡西岸经济区等问题进行考察调研,向中共中央、国务院及有关方面提出重大书面建议153项,许多意见建议被采纳,产生了重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中共各级党委创造条件,完善机制,支持民主党派地方组织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问题开展考察调研。许多地方建立了“党委政府出题,统战部门协调,民主党派调研,政府部门采纳”的工作机制,提高了民主党派调研成果的转化效率,有效地发挥了民主党派的政策咨询和智力咨询作用。

    ——拓宽渠道,注重发挥民主党派民主监督作用。中共中央和各级党委努力营造宽松氛围,不断拓宽民主监督的渠道,坚持做到每年就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向民主党派通报情况,听取意见。不断加大特约人员工作,全国目前共有各类特约人员1.7万多名,领域有所扩大,数量不断增加。一些地方邀请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参与中共党委和政府开展的有关专项检查、执法监督工作以及政风行风评议等工作;有的地方中共党委建立“直通车”制度,民主党派成员意见建议可直达中共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手中,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作用日益得到重视。

    ——探索新形式,广泛开展社会服务工作。中共中央和各地中共党委支持和鼓励民主党派发挥各自特点和优势,积极开展社会服务工作。各民主党派围绕中心,发挥优势,学习总结毕节试验区经验,探索新形式,开辟新领域,广泛开展招商引资、扶贫帮困、科技兴农、医疗服务、捐资助学等社会服务活动,特色明显,富有成效。据统计,由民主党派倡导并发起的扶助贫困群体的“温暖工程”实施14年来,已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公益性培训,圆满完成百万农民工培训任务。截至2008年12月底,温暖工程共培训各类人员527万人,转移就业206万人,资助贫困学生39.9万人,资助金额约2亿多元。这些行动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五、参政党建设成效更加明显

    十六大以来,中共中央着眼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提出执政党建设与参政党建设互相促进,以构建和谐政党关系为主线,以巩固多党合作的政治共识为根本,以充分发挥参政党作用为目的,大力支持和协助各民主党派加强思想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制度建设,参政党建设取得了新进展。

    ——支持民主党派加强思想建设新举措。各地中共党委坚持民主党派“自觉、自主、自为”原则,积极推动民主党派地方组织认真开展以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主题的政治交接学习教育活动,夯实了多党合作的思想政治基础。利用抗震救灾、应对金融危机等重大事件契机,及时开展思想教育和引导工作,增强了民主党派成员为中共党委和政府分忧解难的自觉性。探索建立政治引导机制、信息反馈等,提高了民主党派成员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性。

    ——支持民主党派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新形式。各地中共党委注重把参政党的干部队伍建设与执政党干部队伍同样重要的位置来抓,创新民主党派干部培养选拔工作。有的地方建立后备干部培养的规划,制定了“十百千党外人物工程”实施意见,着力推进民主党派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有的地方加大民主党派干部挂职锻炼的力度,建立了党外干部挂职基地,启动了“千名党外干部挂职锻炼工程”,采取上挂下派、轮岗交流等方式,让民主党派干部在实践中得到锻炼;有的地方规范培养选拔运作程序,建立了培养选拔党外干部工作联系会议制度,确保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工作公正公开。

    ——为民主党派办实事、解难题新突破。近4年来,各地累计为民主党派解决调研等经费达到137,599万元。许多地方新建或改建了民主党派办公大楼,有的地方为民主党派机关调整并增加公务员编制,增加领导和非领导职数。这些举措,为各民主党派履行职能、发挥作用创造了良好条件,得到民主党派广大成员的欢迎和好评。(佟一)